短篇之罪? 爱丽丝·门罗中国遇冷记
1981年6月底,爱丽丝·门罗和曾作为加拿大作家代表访问中国。回国后门罗将她的中国之行写成了散文《透过玉帘》。在散文中,她表达了对座谈会的失望:“(中国)作家们比我预期的还要谨慎些——和我们根本没有多少交流。”
责任编辑: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龙健 蔡佳茵 王煦
对于中国人来说,82岁的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意外”。
大部分人看好的是村上春树,阿多尼斯也被认为是热门。爱丽丝·门罗获奖消息公布后,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公司普及出版部总编林道群发了一条微博:“昨天押阿多尼斯获奖。”配发的照片是一本新书的封面:阿多尼斯的诗歌集《时光的皱纹》,图书的封面和书脊上赫然打出了“诺贝尔文学奖阿多尼斯”和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志。
排在博彩公司赔率榜前10位的作家,大部分都有中文译本,除了匈牙利作家彼得·纳达斯和韩国诗人高银。
以短篇小说见长的门罗,也有中文版作品问世,不过只有一部《逃离》在内地出版——2009年由新经典策划、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一共印了5万册。
台湾也曾出版过门罗的两本书:2003年出版的《感情游戏》和2007年出版的《出走》(即大陆版《逃离》)。
其实门罗对于博彩公司来说,一直是获奖热门:2012年门罗在博彩公司立博的诺贝尔文学奖预测名单上,收盘时位居第三位(8/1);2013年门罗在收盘时位居第二,仅次于村上春树(4/1)。
如果不是各种“阴差阳错”,门罗在中国至少有7本书应该被出版。
有点失望;大失所望
爱丽丝·门罗的50岁生日是在广州过的。
1981年6月底,应中国作家协会的邀请,门罗和罗伯特·克劳耶奇、艾黛尔·怀斯曼等其他6位作家,作为加拿大作家代表团访问中国。
时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的丁玲出面接待,安排的行程是参观北京、西安、广州、香港,并在北京和王蒙等中国作家进行一场座谈会。
加拿大作家们在广州参观时,恰逢爱丽丝·门罗的50岁生日,一路陪同的中国作协外事办工作人员,还专门给门罗办了生日晚宴,让她很感动也很意外。“如此过50岁,实在美妙。这是我生命中最精彩的生日。”
“我不记得和爱丽丝·门罗见面时的地点和场景了,时间太遥远了,我这辈子参加的文化活动实在太多了。”2013年10月13日,王蒙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王蒙那时是北京文联的专业作家,担任北京作协副主席。他与另外几个作家,和这7位加拿大作家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
当时,中国作家们刚刚从“文革”中走出来,中国文学即将脱下“伤痕文学”的外衣。从新疆回到北京的王蒙,发表了《杂色》、《歌神》、《夜的眼》等系列作品,是焦点人物。
回国后,7位加拿大作家联合写了一本书《加华大:七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