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一线者说 他们期待什么,他们忧虑什么

这六篇短文,出自基层食药、工商、质监系统的工作人员之手,未必客观,但够坦率。他们是改革一线当事人,是利益攸关者。他们不愿署上真名,但愿意说出真实的看法,传递真实的喜忧,供设计者做最真实的参考。

责任编辑:朱红军 蔡军剑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实习生 廖钰娴

这六篇短文,出自基层食药、工商、质监系统的工作人员之手,未必客观,但够坦率。他们是改革一线当事人,是利益攸关者。他们不愿署上真名,但愿意说出真实的看法,传递真实的喜忧,供设计者做最真实的参考。

人员划转其实也不难

近两年,我局社会满意度测评基本在末尾附近徘徊,而反馈的问题很多不是本部门的任务,群众把所有食品问题的意见都写在了我们身上,每年年底,我们总是会紧张好一阵子。这次真希望改革能真正达到“权责对等、人财匹配”,如果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被追责则无怨言。

但至今,省级层面还没有拿出方案,究其原因,部门利益占了较大因素,工商要划转相应人员,质监要划转相应设备和人员,但国家层面没有规定明确比率,给地方各部门之间博弈提供了空间。回想起上一轮2009年餐饮职能交接改革,有的地方在2010年,人财物就从卫生部门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一次性划转到位,而有的地方比如浙江杭州、丽水等地至今仍由卫生部门承担餐饮监管职能。

其实,人员划分按照监管对象数量不难确定,假如一个县有监管对象10000家,按每家一年检查4次,每次检查时间30分钟(包括基本情况了解、样品简单查看分析及检查往返时间)计算,总计需20000小时,按每个监管人员每年200个工作日(扣除年休假、恶劣天气及培训学习时间),每天2人组队(法律规定)认真检查2小时(基层干部还需承担投诉举报、纠纷调解、报表填制、档案整理及配合当地政府中心工作等具体事务工作)去完成任务,,共需监管人员100名,再按20%(够精简吧)配备业务指导、人事监察、后勤服务等人员,则至少需120名监管人员。应该说,这样的配备不存在人浮于事状况。

我们基层期望:一、改革尽量按时到位;二、按公共服务常住人口的万分之三左右比率配备监管人员;三、在检测设备资金投入较大的情况下,可先在县级完善快检设施,地市级配备定量检测设施,最终检测机构向社会化发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5)


回复

2014-05-01

《联合早报》报道周永康他们被知情人士透漏贪腐了900多亿。有的人家人生病连9万都拿不出来病死了。这些所谓的上层是不是太渣滓、可恶至极!社会主义的中国是不是快被染黑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将革命进行到底!有能力的朋友转发100下。

回复

2014-02-11

都说得挺在理的,那我们应该改成什么样,心里有个蓝图吗? 蓝图不是计划,不是某某参数达到多少,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因为监督不是来自老百姓。而且制度不尊重传统,没有接地气。

回复

2013-10-23

08年奶粉事件后国产奶粉恢复元气步履艰难,这种危机实际上存在于整个食品行业。条件允许的话,希望有人深入整个行业去调研,希望整个社会理性的认识食品产业的发展,关心民族产业的发展,如果民族企业需要外衣才能生存,那将蕴藏着大危机。

回复

2013-10-23

自07年大学毕业进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后一直在经历着机构改革,随着机构改革,部门专业性在弱化,整个行业在迷茫,很难想象这是在强化监管。

回复

2013-10-17

"那为什么老百姓感觉更不安全了呢?原因是现在信息更透明了,媒体报道更多了,食品安全被“妖魔化了”,但是人的预期寿命在增加,食品中毒事件在减少,这也是事实。''这里说信息透明化了,我看不见得。我就是做食品安全质检这行的 起码在我所知道的没有一家的质量体系管理是透明化的 如果透明化 为么需要我们签订保密协议? 对此这篇文章很难说这是一线人员写的

回复

2013-10-17

本来这样的改革显得遮遮掩掩,好像见不得人似的;所以,行政体制需要发动一场改革运动才行!

回复

2013-10-17

行政体制改革的最大阻力是地方政府,是既得利益群体!

回复

2013-10-15

这跟你少数民族有什么关系,少扯“少数民族的权益”的大旗获私利!简直是丢少数民族的脸。现在很多少数民族动不动把跟自己一切相关的事情都扯到少数民族政策上来,任何跟自己有关的都成了民族事务。老鼠屎!

2013-10-10

Who will protect the rights of ethnic minorties? (谁来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 全国人大规定法院不公开裁判文书的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而本案所涉及的药物专利和药品说明书都是向社会公开的。它既不是国家秘密,也不是商业秘密,更不是个人隐私。 再如以前“伟哥”专利案的判决书为什么能在网上公开? 北京一中院至今仍拒绝在网上公开判决书,这不是在出卖人民、出卖国家是什么? 故请一切主持公平正义者(包括党员、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都来敦促北京一中院在中国法院网上公开其第7483号涉外知识产权判决书。进而为民众伸张公平正义,拜托! 张毅,回族,五十二岁。由于受北京第一中级法院枉法审判和德国科隆州法院出具的伪证等迫害。2009年从95900部队医院退休。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回复

2013-10-14

个人认为:1、保障人力和装备、经费充足,光喊口号没用,关键在落实,甘肃食品监管人员从2800多人一下子增到1万多人,增加近8000人,增长差不多10-20倍,相当于工商、质检两个系统所有人的总和,原来的食品监管只是这两个系统的众多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一个县几条人管好食品安全是扯淡,以前没有人手现在增加,算不上改革,最多算是给先天不足的补点营养;2、放手让监管部门和人员大胆监管,有尊严的监管,不因正常依法监管受到责难、打击,破除体制内掌权者的说情基础,破除掌权者打着发展地方经济、招商引资、爱商亲商的借口对监管工作的干涉,对无良商人的黑保护;3、修改刑法,建立独立警钟,有毒有害食品不产生严重影响、严重后果不入刑就会有侥幸心理,生产有毒有害食品以图谋取各种利益的,都应当入刑;4、引入外部制约监督,不能由药监部门内部、上下自行监督,准入权(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就算合法企业,不再发什么许可证,违法或不符合条件就直接吊销营业执照)、核准和监管权(食药监部门对条件进行审核和日常监管,符合的经营,不符合的整改或移交执法局调查处罚,并按法律规定该吊销执照的,通知工商吊销营业执照)、执法处罚权(专门成立综合执法局)、工作监督权(在人大或政府法制办或监察局设立,抽调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群众及媒体代表、律师等组成监督委员会,突击到经营点检查食药监局和综合执法局的工作效果,对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提出处理建议)4权分离。

回复

2013-10-14

这篇文章总结为两点一、钱 二、官级。千说万说总绕不过去,体制上面不=动没激情下面何以行动?

Aloha1105
回复

Aloha1105

2013-10-12

还有几个字不是敏感词?!南周先生!

回复

2013-10-10

改革一线者说????这标题就有大问题!谁是改革者?被改革者???????????

回复

2013-10-10

Who will protect the rights of ethnic minorties? (谁来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 全国人大规定法院不公开裁判文书的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而本案所涉及的药物专利和药品说明书都是向社会公开的。它既不是国家秘密,也不是商业秘密,更不是个人隐私。 再如以前“伟哥”专利案的判决书为什么能在网上公开? 北京一中院至今仍拒绝在网上公开判决书,这不是在出卖人民、出卖国家是什么? 故请一切主持公平正义者(包括党员、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都来敦促北京一中院在中国法院网上公开其第7483号涉外知识产权判决书。进而为民众伸张公平正义,拜托! 张毅,回族,五十二岁。由于受北京第一中级法院枉法审判和德国科隆州法院出具的伪证等迫害。2009年从95900部队医院退休。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回复

2013-10-10

在 改革中是否真的考虑了基础和 实际的需要?

回复

2013-10-10

在 改革中是否真的考虑了基础和 实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