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改革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食药改革时间已然过半,全国仍有不少省级的食药机构改革尚未完成,启动市县改革更不及半数,越发达地区,越观望滞后。如果改革不能冲破利益藩篱,可能会带来“形式上加强,实质上被削弱”的风险。以非常决心和举措持续推动,已是当务之切。
责任编辑:朱红军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实习生 廖钰娴
专题按:时限快到了,但食药改革的进程仍在胶着。
改革正至关键处,更是深水区,呈现出积极与消极并存,利益与矛盾凸显的态势。
正如总理所说,食品安全是衡量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尺。这场被寄予众望的食药监管改革,亦会成为衡量新政府机构改革成效的另一把标尺。
我们曾用“食为天”,记录下它顺民意而起,迎分段积弊而上的起点;曾用“新食局”,剖析它经年绸缪,进退有度的务实设计。
现在,我们正视它破题的现实处境,人员划转的艰难,资源整合的僵持,本位主义的干扰,部门利益的算计,最终形之于进度不均衡,力度遇阻碍的半程境遇。
我们还发现了地区越发达,改革越观望的地方真实生态,事务越基层,行进越艰难的利益复杂性,当然也欣慰于一些地区识改革红利,承改革传统的顺遂惯性。
我们难免忧心,改革若走不出利益的泥淖,会有不立则废的风险,食药监管,已经十年反复,决不能推倒再重来。
考察食药改革暂时的真疑难,反映的却是改革永恒的真命题。而在现时中国,则更具标本意味,更需平常心。
所有这些,既契合着改革从来攻坚克难的使命,更印证出剑锋所指的精确性,唯有触碰真利益,才堪真改革。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刚说,“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那么,以非常之决心和举措,将食药改革进行到底,应是不容迟疑的必然。
时间已然过半,全国仍有不少省级的食药机构改革尚未完成,启动市县改革更不及半数,越发达地区,越观望滞后。
如果改革不能冲破利益藩篱,可能会带来“形式上加强,实质上被削弱”的风险。以非常决心和举措持续推动,已是当务之切。
改革风乍起
时间已经指向10月,一度被认为“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还在路上,离终点尚剩两月余。
空白版图正被加速度填充,但任务依旧繁重,“能否按期完成”日益成为地方改革者头顶高悬的利剑。
这场历经十年坎坷,终以打造中国FDA为目标的改革构想,启动之初即深孚众望。
“当时地方改革的时间表,大体按照六、九、十二的原则,这是一道死命令。”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称,按照国务院下发的18号文件,6月底实现省级机构组建,9月底完成市级机构组建,截至2013年年底,随着县一级机构组建完毕,将彻底完成食药全系统的机构改革。
如此紧凑的时间表背后,其实是中央及地方监管者久经分段监管弊病之苦后的迫切诉求。
国家层面的重视可谓空前,新一届国务院成立后,第一个通过的机构方案就是国家食药总局的“三定”方案,第一个通过的文件就是《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指导意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