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扣船事件背后的资本暗战 海航金“船”脱壳

一起扣船事件背后,隐藏着一场资本暗战。不仅沙钢船务六次申请仲裁三次跨国扣船,另一些债主也正在以所有可能的方式向海航展开全球大追债。但经过轮番腾挪,海航集团旗下百亿船舶资产,正在转往新的平台。其间诸多巧合,市场正在等待解释。

责任编辑:肖华 曹筠武

2013年9月18日上午,“海娜号”抵达天津东疆国际邮轮码头,海航旅业代表出席新闻发布会。无辜的游客们并不知道,这次事件背后有一场复杂而隐秘的资本暗战。 (CFP/图)

一起扣船事件背后,隐藏着一场资本暗战。不仅沙钢船务六次申请仲裁三次跨国扣船,另一些债主也正在以所有可能的方式向海航展开全球大追债。

但经过轮番腾挪,海航集团旗下百亿船舶资产,正在转往新的平台。其间诸多巧合,市场正在等待解释。

一条载有2300多名游客和船员的邮轮在异国被扣留,闹成一出中国政府一度介入的国际事件,只是因为两个中国公司之间的一桩债务恩怨。

2013年9月13日下午,中国内地首艘豪华邮轮“海娜号”在韩国济州港被当地法院扣押,船上旅客因此而滞留。

此后当事各方披露的信息显示,这起事件是因为原属海航集团旗下的大新华轮船(香港)有限公司(简称大新华轮船)拖欠沙钢船务有限公司(简称沙钢船务)5800余万美元船舶租金,后者向韩国法院提出扣押轮船申请。

当社会各界前所未有地关注这起事件时,一场资本市场的隐秘游戏也正在紧锣密鼓悄悄进行。

最近数月中,海航集团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平台,正在轮番进行“资产重组”,涉及百亿船舶资产变动。

其中,天津海运(股票代码600751)自2013年7月22日起因重大资产重组停牌一个月后,宣布停止重组,改为通过定向增发募资120亿元;而另一家渤海租赁(股票代码000415)迅速接棒,已于8月19日开始停牌,并承诺于10月8日前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信息”。

在这一系列资产重组的“腾挪”背后,资本暗战早已开始,沙钢船务的扣船之举,不过是这场博弈中的一个微妙插曲。

全球追债,抓住海航

让海航集团承担担保责任,成为沙钢船务拼命要抓住的救命稻草,因为前者旗下的大新华轮船已经进入破产,资不抵债。

这并非两家公司之间的第一桩恩怨,也不是沙钢船务第一次扣押海航船只。事实上,它们只共度了5个月蜜月,接下来的两年多里沙钢船务一直在全球追债。

2008年,航运市场行情高涨之时,沙钢船务与雄心勃勃大手笔发展的大新华轮船开始生意往来,签订了两条巨轮的租约,租期7年左右。这两艘船,其实也是沙钢船务从韩国东阿公司租来的,前者充当的是二股东角色。

但船2010年交付之后,很快就赶上航运市场陷入低迷,运价与租金一起暴跌。大新华轮船在付了五个月租金后,就开始拖延直到停付,双方很快闹崩。

沙钢船务和大新华轮船两家公司都是在香港登记注册,按双方合同中仲裁条款约定,遇到争议应该在英国,由伦敦海事裁委员会仲裁解决。

沙钢船务董事现任总经理张洁表示,从2011年开始的两年里,公司六次拿到伦敦海事仲裁委员会的仲裁令,大新华轮船被裁定应向其支付共5800余万美元欠款。但此间,大新华轮船并未按仲裁令进行支付。

扣船因此提上日程。早在2011年3月,第一次和第二次仲裁令后,当大新华轮船仍拒绝支付时,沙钢船务按国际海事法律,在印度扣押了海航集团旗下一艘船舶,拿到欠付租金七百多万美元后释放该船。但4个月后,大新华依然不付租金,沙钢船务便在南非第二次扣船,拿到欠付租金五百多万美元。但这两次扣押的都是货船。

一场全球追债由此展开,沙钢船务委托各国律师密切注意海航集团在全球主要港口的资产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8)


回复

2013-09-22

....

回复

2013-09-22

海航,你还好吗?

回复

2013-09-22

2011年6月在贵州安顺见到海航集团董事长陈锋,唯一的印象是京油子做派,满嘴跑火车。与海航相关的这一系列事情表明,领导的做派某种程度上也塑造了企业的文化吧。

回复

2013-09-22

2011年6月在贵州安顺见到海航集团董事长陈锋,唯一的印象是京油子做派,满嘴跑火车。与海航相关的这一系列事情表明,领导的做派某种程度上也塑造了企业的文化吧。

回复

2013-09-21

2013年9月21日22点左右我看中央新闻频道采访海航董事长的时候,我发现懂事长的回答有很多地方都不符合法律常识,例如把扣船说成扣船和扣人是一起的,还有说沙钢不应该去韩国法院起诉因为那样会让船上的旅客利益受损,说的好像是很有道理但是我想说那么关心旅客的人为什么明知道自己的船有问题还往外面开,哎不说了 真是理解不了大家还是自己看新闻重播吧

回复

2013-09-21

没有社会责任的恰恰是国企、央企。

回复

2013-09-21

从1000万空手套至1000亿。炒作!操作!如果金海重工凭虚假的十几条船的合同能上市,那现在哭得是股民。在不诚信的市场里,搞实业是发不起来的。谁是骗子应该清楚了。但是骗来的不会还给你的,应为它是合法的。监管不到位的股市,能相信吗?

回复

2013-09-21

现在的中国企业普遍如此,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

回复

2013-09-20

回复

2013-09-20

三角债支撑的经济繁荣,犹如”庞式骗局“,靠政府超发货币继续经济奇迹的游戏,直至超发的货币吞噬政府为止,游戏才会结束。这是俗语所言饮鸩止渴、抱薪救火。

回复

2013-09-20

政府缺乏对制度信用的维护,导致三角债漫延。追责不对人,造成公有制企业、政府及法人治理丧失了信用。经济繁荣背后是乐死挣第一桶金上岸的人,累死了最后接棒者。只要追责追到具体人、直至第一桶金者,国企必活,三角债不破自解。

回复

2013-09-20

央企、央企、央企••••••

回复

2013-09-20

游客成为被挟持者。

回复

2013-09-20

窃钩者盗,窃国者王。

回复

2013-09-20

没有信用底线,至贱则无敌。希望各方除了经济利益,还需有些社会责任感。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亟待纳入公司法的原则范畴。

回复

2013-09-19

倘若大新华将资产注入天津港运,没了资产有了现金,为什么债主会吃亏?

回复

2013-09-19

比较中肯

回复

2013-09-19

似乎都不得已而为之,少不了互炒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