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生局调查抢占新生儿“第一口奶”事件

9月16日,央视报道称,多美滋公司通过多种方式行贿天津部分医院的医护人员,让医院强行给初生婴儿喂该品牌的奶粉并养成食用习惯,排斥母乳和其他品牌的奶粉,从而达到长期牟利的目的。天津卫生局已对此开展调查。

9月16日,央视新闻报道称,多美滋公司通过多种方式行贿天津部分医院的医护人员,让医院给初生婴儿喂该品牌的奶粉并养成食用习惯,排斥母乳和其他品牌的奶粉,从而达到长期牟利的目的。报道称,仅仅是天津一个城市,多美滋每年向医院及相关工作人员行贿的费用就高达300多万元。

16日,天津市卫生局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信息称,市卫生局已召开专门会议,并决定建立由纪检部门牵头的专门调查组,对相关情况逐一进行调查、核实、取证。对于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财物,将会按照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新京报》报道称,央视报道中提及的一家涉事医院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办公室刘女士介绍,由于该院是天津市最大的三甲妇产医院,入院的很多产妇都处于病理状态,所以生产后“可能会需要奶粉搭配”。对于媒体曝光该院妇产医生借奶粉牟利一事,她表示医院领导已开展调查。

多美滋公司将展开调查

据另一则央视新闻报道,16日下午,多美滋公司发布声明称,对于央视相关报道,多美滋中国表示非常震惊和重视,将立即就此事件展开调查。

声明表示,多美滋公司严格遵循中国的法律法规,包括《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并为此设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如有违反,多美滋公司将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该行为疑构成商业贿赂罪

据前述《新京报》报道,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刑事部主任易胜华律师表示,天津涉事医院的部分医护人员以及奶粉企业的行为已经构成商业贿赂犯罪。

易胜华说,2008年颁布的《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明确医疗机构中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财物、回扣,将以《刑法》中“受贿罪”定罪。

奶企砸钱“潜规则”

《广州日报》报道,“无论是国家规定还是国际准则,都是主张母乳喂养,因此不允许奶粉进医院宣传。”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由于奶粉业竞争激烈,加上看准新生儿“转奶”不易,一些奶粉企业在医药宣传方面确有各种砸钱“潜规则”。

例如,“轮奶”:各品牌通过投标、赞助的方式,获得免费给新生儿提供奶粉的机会。某奶粉进一家出生率高的医院就要每年投30万~50万元;“名单费”:医院把所有孕产妇的电话抄出来给奶粉商,一个有效的名单就值10~30元左右;“学术赞助”:奶粉商经常请专家给医务人员讲课,费用一场下来最低厂家砸10万元也不奇怪。还有以“学术交流”名义进行的各种医务“联络”。

和医务渠道打交道的某奶粉销售主管称,奶粉企业每年用于医院的费用占营业额3%~5%左右,或占营销费用10%。

一位新妈妈伍程(化名)表示,在小孩出生后,医院不接受她自带的奶粉,而要求由院方统一安排喂养某品牌的奶粉,“若孩子住的时间较长,可能就习惯了某种口味的奶粉了。”

卫生局:严禁医疗机构及其人员接受馈赠和赞助

在16日天津市卫生局公告中,明确以下三条举措:

严禁医疗机构及其人员接受母乳代用品生产者、销售者为推销产品而给予的馈赠和赞助,严禁参与各种形式的母乳代用品推销和宣传。

如新生儿需要配方奶喂养,医院要严格掌握指征,要有医生医嘱,并在病程记录中写明医学指征。所需奶粉应参照药品采购流程,由医院集中采购。医院应提供三种品牌以上的奶粉,供家属知情选择。

加强产儿科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母乳喂养相关规定,确保爱婴医院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并举一反三,制定进一步加强产科、儿科管理和监督的具体规范。

链接:新生儿的“第一口奶”

新浪健康介绍:母乳对于婴儿的神经系统等各方面的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没有同等替代品的。如果没有特殊疾病等原因,母乳是新生儿食物的首选。配方奶其实是一种非我族类的食物,不到万不得已,新生儿不要选择配方奶。

新生儿对第一口奶会上瘾是一个错误的说法。新生儿对奶只是有一个习惯性问题,不存在上瘾。新生儿是可以更换奶粉品牌的,只是需要一个过渡来改变其口味习惯。

网络编辑: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