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精选】马铃薯和西红柿:半个世纪的旷世姻缘
山西最著名的科技卫星,是小学生尚马朝嫁接西红柿马铃薯成功。马铃薯和西红柿的姻缘,在国人的记忆里已经形成一个断层,6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人清晰地记得当年的发明创造和高调宣传,50岁以下,就几乎没有人知道当年的轰动效应和显赫张扬。
马铃薯和西红柿,都是我们常见的植物。我们都是因为整天吃菜,作为蔬菜才认识它们的果实。——确切地说,马铃薯连果实也不是,我们吃的是它的块茎,老百姓家常都叫山药蛋。关于他们的秧子禾苗呢,知道就更少了。
我是在1958年大跃进,才反复听到人们传说栽种马铃薯西红柿。山西最著名的科技卫星,是我们邻县一个小学生嫁接西红柿马铃薯成功。大田里地上结西红柿,地下长山药蛋。
小学生叫尚马朝,是山西永济县卿头小学六年级学生。卿头是永济的一个镇,靠着涑水河,地势平坦,盛产粮棉,历代教育都办得好。辛亥革命前后,卿头镇已经有3座小学,其中一座女小。1937年抗战前夕,三校合一,合称卿头初级小学。中共建国以后五十年代,号召学习工农,教学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课外劳动课格外多。五十年代农工神圣,爱科学、爱劳动是小学教育的响亮口号。农村小学大田就在周边,摆弄农作物很容易。那时农村土地宽裕,1957年镇里给卿头小学划拨了一块地,用作试验田。卿头小学学生课外成立了一个学习农业科技小组,叫“米丘林小组”,老师带领小同学,常常就在大田里,边教边学,动手动脑。当年10月,学校进一步扩大课外活动规模,办起了工厂、农场、饲养场,“米丘林小组”改成“红色少年科学院”,各种栽培养殖活动非常活跃。
尚马朝的父亲就是个乡村能人,栽培果树,整枝嫁接,算个土专家。受家里影响,尚马朝从小喜欢在庄稼地里鼓捣些小名堂。那时人们看到的小学生尚马朝,屁股后面经常别着小铲嫁接刀,在试验田上劳动课,跟着辅导老师练习嫁接。
大跃进中号召老师学生敢想敢干大搞科学实验,1958年夏天,小学生突发奇想,尚马朝和同学张成全一起练习嫁接马铃薯和西红柿。取西红柿幼苗的枝干,去根做接穗,取马铃薯幼苗的根茎做砧木,嫁接成功。这个农田里的奇特景观,当地学校农村都叫它“两层楼”,地上长西红柿,地下结马铃薯。当年10月,这棵远近闻名的“两层楼”成熟,收西红柿36个,重8斤7两,地下结马铃薯11颗,重1斤2两。上级教育部门大力表彰“两层楼”创造奇迹,10月8日,当地将“两层楼”送往北京,参加全国文教展览会展出。小学生尚马朝在现场作报告,介绍培育新品种的经验体会。
五十年代,整个社会的农业科技认知水平很低。尚马朝的“两层楼”,大家都觉得很神奇。上级领导认为放了一颗科技卫星,大树特树小科学家的形象,尚马朝迅速一鸣惊人,成为远近闻名的少年科研模范典型。1959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通讯,报道卿头小学的教学劳动科技相结合的路子,题目是《乡村小学一枝花》。4月16日,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来学校拍摄了新闻纪录片。当年国庆节,国家领导人邀请尚马朝赴京观礼,邀请函以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还有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名义发出,尚马朝登上了国庆观礼台。11月,尚马朝参加了全国第二次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入选大会主席团,受到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接见。
跨过年头,国家已经进入经济困难时期,学习宣传尚马朝的热浪依然高温不退。1960年5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视察卿头小学的科研活动,挥毫题词:“一群红领巾闯进了科学之宫,好比孙悟空进了天宫,打烂了天宫旧秩序,结果还是红领巾们做了齐天大圣。”这期间,还有文化部副部长钱俊瑞、张际春,外交部副部长伍修权,全国政协文教参观团团长胡愈之到学校视察访问。钱俊瑞副部长给卿头小学小农场题词:“大胆发明创造,学米丘林,超米丘林!”1960年5月13日,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也到卿头小学视察工作,留下了很有特色的五言诗体题词:
卿头小学好,年小志气高,你学鲁班师,心灵手更巧,他比米丘林,苹果嫁仙桃,我超李时珍,健壮永不老,他超李太白,个个是文豪。敢想敢干,天天向上,共产主义早——早——早!
山西省的省长副省长各级领导,也纷纷来到卿头小学视察,表彰先进。
尚马朝和他的伙伴搞出了小发明,这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当然难能可贵。回想起来,这和当时的小学开放教学,重视实用技术传授有关。少年时代科学启蒙,一旦开悟,终身受益。旧式教育往往只重视人文知识不重视科技知识传授,大跃进中间的小学,劳动课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却也得到动手锻炼,也算歪打正着。卿头小学走出课堂引起高层关注,很博眼球。一直到1980年代,卿头小学依然坚持了这个传统。1980年代初学校恢复了农场,重建了少年宫,规划了小麦棉花试验田。少先队辅导员吕自诚老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