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系“反绿”
8月下旬,因为中石油、中石化年度未达标,环保部决定暂停审批除油品升级和节能减排项目之外的新、改、扩建炼化项目环评。中国环科院副院长柴发合第一时间就评价,“这次限批,我想应该能触动到他们的灵魂。”
责任编辑:朱红军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实习生 龚君楠 赵盼盼
让每滴油闪烁责任之光
绿色新闻部
中央操心石油系反腐,我们更揪心石油系“反绿”。
反腐事关企业伦理,能涤荡风气,而“反绿”攸关环境根本,着实遗患无穷。两者叠加,隐射的无不是以两桶油为代表的央企在社会属性上的角色缺失。
央企之所以为央企,首要在于国家责任和社会担当,环境保护应是关键要义。这远非资产增值、利税贡献、跻身500强等经济指标所能替代,亦不应被能源安全、资源保障的宏观作为而刻意遮蔽。
斥之切,因为责之重。两桶油倚国家之势,挟人民之资,理当绿色当头,虽万难而无可推卸。
此专题正是试图追问“全局性、系统性”的环境失责所谓何来,并努力体察产业帝国绿化的何其艰难。
这种艰难和复杂见诸两个故事,分立于石油产业链的两端,油品升级与油田开采,前者关乎空气,暗含与国家政策的博弈,后者干系水土,实与地方政府的角力。居中的央企曲折尽在几千言。
“每一滴油都是承诺”,是他们的信条,承诺不兑现,则宣示无意义,纵然责任报告,华丽附身。
人们期待反腐成为央企改革的契机,我们亟盼限批成为央企绿化的真正起点。
让每滴油兑现承诺,让每滴油闪烁责任光彩。
反腐声紧,限批令急,两桶油何以“全局性、系统性”环保失守?
同一指标,各列数据,动辄差距十余倍,数字游戏何时休?
内部章制齐全,外部监督乏力,封闭的监督怪圈,如何突破?
规定动作还是借势出击?
2013年9月5日,国家环保部的机关走廊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石油系的高管们。
“这么大规模地上门沟通,是从未有过的事。”环保部大院内,一位官员说。
从未有过的拜访缘于一场从未有过的斥责。6天之前的8月29日,环保部向媒体通报“2012年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八家中央企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的考核结果”。因为中石油、中石化年度未达标,环保部决定暂停审批除油品升级和节能减排项目之外的新、改、扩建炼化项目环评。
这是两桶油首次被环保部实行“区域限批”,力度空前。“中石化成立以来在环保上受到的最严厉处罚。”9月4日,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坦言。
环保部通报之日,恰逢中石油多名高管落马之时,此举一度被外界解读为,携反腐大势的谋定之举,甚至有人上门来问,“发布时机为何不提前十天?”
“这纯属巧合。”多位环保部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早在2013年5月,环保部已就年度减排目标责任履行状况,公布了2012年的考核结果,当时的中石油、中石化赫然在列。
而待到8月底的再度通报,只是依照国务院相关文件的例行动作。按照规定,环保部的上年度减排初步核算数据需向国务院报告,经国务院审定后,向社会公布。中央企业也参考此标准。
不寻常的是,此次通报的严厉措辞,直指两桶油的环境问题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