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脚城市】匹兹堡:更好的城市

我们总在说,如何建设更好的城市。我们说,要让地铁挖穿整座城,要每十步之内就种上一棵树,还要把所有的晾衣杆统一改造到室内去。可这几年来,我渐渐相信,一座城市好不好,和它美不美观、方不方便,没有多大的关系。不喜欢的时候,你总可以举出它的诸多不是,但要是喜欢起来,只要那么一小点理由就足够了。

匹兹堡北岸的街区,从外围望去,很难相信其中潜伏的危险。 (杨眉/图)

我们总在说,如何建设更好的城市。我们说,要让地铁挖穿整座城,要每十步之内就种上一棵树,还要把所有的晾衣杆统一改造到室内去。可这几年来,我渐渐相信,一座城市好不好,和它美不美观、方不方便,没有多大的关系。就像一个人,他也许手脚很笨,长得也不漂亮,可看到他帮着你忙前忙后,脖颈后面冒着热气的时候,你就感到了这个人的好。这对于一件东西、一座城市,也是一样的。

我去美国以前,从明信片上看纽约城的灯火,钻石似的璨璨一把,我以为那就是美国。直到有一天夜里,我亲身站在纽约的街头,抬头望去,那些白晶晶的灯管子,却并不比明信片上看起来亲近。底下的马路上,乞讨的乞讨,叫骂的叫骂,打扮体面些的人走得冲冲莽莽,像是谁也没看见头顶薄薄的几抹烟云上,浮着一座举世闻名的水晶宫殿。我拖着几条行李在这股人流里走,转过街角搭上一班往匹兹堡的大巴。一路上夜的浓丽便在清晨昏昏朦朦的光色中淡去,纽约城也在高速路上淡去。睡醒了睁开眼,窗外就是匹兹堡。

这里当着宾夕法尼亚州三条大江的交口,四面环着矮山,穿山出来沿着河岸,打了一排乌漆漆的老火车轨,像是二十世纪工业的巨轮在这地方辗下的一排齿子印。

二战时期,这里是兵工厂的中心,是世界首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夏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0)


回复

2013-11-08

配上《回到过去》的调调,看着篇富有感情的文章,颇有感觉。

回复

2013-10-27

路口挥手让先走,行人优先,这似乎是基本常识么 考驾照的时候大致是这样: 保持目光接触,挥手令其先走

回复

2013-10-22

工业文明后期的城市,写的很好

回复

2013-10-14

写得不错。

回复

2013-09-26

what's the point?

回复

2013-09-26

小国寡民,是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

回复

2013-09-25

哎!一声喟叹!尽管繁华已经不再,但文明并没有荒芜。

回复

2013-09-25

写的什么破玩意

回复

2013-09-25

没有莫名的好,也没有毫无理由的厌恶。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好与坏,不能单凭他人的经验,而是需要你自己亲身体验。毕竟没有什么东西能对所有人都有用!

回复

2013-09-25

没有莫名的好,也没有无理由的坏,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给人的感觉,不是单凭他人经验就可以的,而是要你去亲身体验!

回复

2013-09-24

#人情味#

回复

2013-09-24

快速发展或许能够给一个国家带来外表的光鲜,但是,软件的升级才是一个国家能够真正受到尊重的必要条件。

回复

2013-09-24

从"评论"转向"生活",是落脚城市里的生存规则。还好,你了解这些,清楚自己在哪里。

回复

2013-09-22

要让地铁挖穿整座城,要每十步之内就种上一棵树,还要把所有的晾衣杆统一改造到室内去。

回复

2013-09-21

钢都吗?似乎没有影子?

回复

2013-09-17

去过匹兹堡,这个城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象,看了本文,这个城市又在脑海里面清晰可见,写得不错。

回复

2013-09-16

和作者有同感,我们对一个城市的了解,往往一开始都是表面的,生活了一段时间或是发生了某个事件之后,才会深刻了解这个城市,继而喜欢这个城市.

panrenzaishu
回复

panrenzaishu

2013-09-16

作者写的有关警察的那一段,或许换个角度可以理解了,在中国,我们对老外不也很好吗?只是说这种好有时候是建立在树立形象上的,自己的丑自己很了解,但是不能让外人先入为主,否者一个城市的烂名就远扬了。或许先了解好的,在接触坏的,也就大家突然就会感叹,唉,原来他们也不完美的。

回复

2013-09-16

如果没有了‘人味‘。城市再豪华也是不适宜居住的地方。

回复

2013-09-16

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