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码】思想对手怎样成为孪生兄弟

我们在历史上看到的,往往是不同派别彼此攻错,推动了社会更加开放、思想愈发深入;但也应注意到,并非所有论战皆可起到同样效果。据说今日中国有这“派”那“派”之分,那么,他们到底是彼此型塑共同堕落,还是相互切磋更上层楼?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林京京

这“派”那“派”到底是彼此型塑共同堕落,还是相互切磋更上层楼

一个坚定的有神论者和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辩论,你来我往,各不相让,从早晨开始,直到夜幕降临,才见出分晓,各自退下:无神论者跑到神庙大哭一场,请求神灵原谅自己的无知狂妄,此后一定痛改前非,虔敬侍神;有神论者回到家中,把神像统统敲毁,庆幸从此获得新生,不再为虚幻的教条拘束。这是我过去读过的一个故事,很显然属于庄子所谓“寓言”之列,聪明人编出来讽喻“真理”之脆弱,人心之无恒,改宗何其易也!

不过故事隐含的道理不止一层,它也启发我们注意历史辩证的一面:自以为势不两立的敌手,却往往彼此型塑。王汎森教授早年写《章太炎的思想》,即注意到章氏“暗中与康有为搏斗而又处处陷入康氏的牢结”的困境:康有为在名著《新学伪经考》中大力批判刘歆伪造儒家经典,章太炎则自称刘氏的“私淑弟子”,又拥刘歆以与孔子抗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


回复

2013-10-11

想想我还是很容易动摇的 因为任何事情 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解释 都有其正确性合理性 最后却不知道真正的对在于何方

回复

2013-09-11

好文,见解深刻,深有同感!

回复

2013-09-09

自以为势不两立的敌手,却往往彼此型塑。关键全在于我们的发言是紧盯着对手,还是对手的思想。

fornews
回复

fornews

2013-09-09

为了吵架而吵架是因为人都很骄傲,骄傲是人的本性,本性改不了这种门户之争就会一直有。作者的倡议很好,只是觉得觉得例子有点牵强。文章说“天主教会与新教竞争的结果,并没有像那个故事里的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一样,位置倒易,而是强化了彼此固有的立场”证据在哪里?事实上今天两派之间差异,绝对要比500年前要小的,新教再改革也脱离不了天主教的核心信仰,天主教被新教倒逼进行内部改革。取得的进步你敢说没有“门户之争”的促进?至于目前最大的分歧,已经不是因为“门户之争”,而是人性本身。而且当时天主教的腐朽和新教的进步是现在的共识。 “结果却把天主教信仰绑死在西元1500年,甚至更早之前的思想位置”,也不是因为“门户之争”而是人性本身。

回复

2013-09-09

思想是人的思想,人也是思想的人。哲学把思想归结为唯物与唯心,把哲学家分为唯物者与唯心者。这样的结果必定分出现派别。所以思想的论争自然也就是派别的争论。斗争是必然存在的,问题是东风和西风哪一个占据了社会的主流,哪一个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要。以中国为例,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其根本的指导思想,就要求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作为评价历史与现实的理论基础。但是所有的评价是否正确却不是理论所能检验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心标准。归根结底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理论可以应用于实践才,并且在理论在实践的运用过程中时刻注意到理论应用的是否正确才是推动社会的重要环节。

回复

2013-09-09

写的好棒 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