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光大”,黯然而立
光大集团最引以为傲的两大支柱——银行和证券——同时地震,而且每一次的烈度都足以载入中国金融史册。这家栉风沐雨三十年的红色企业,从市场化改革的风向标沦为寂寂无名,却在扛着创新的大旗试图奋起之时,遭遇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错误。
责任编辑:舒眉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张玉洁 王双红
光大集团最引以为傲的两大支柱——银行和证券——同时地震,而且每一次的烈度都足以载入中国金融史册。
这家栉风沐雨三十年的红色企业,从市场化改革的风向标沦为寂寂无名,却在扛着创新的大旗试图奋起之时,遭遇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错误。
2013年8月19日,沪市早盘,一笔1000万元的国债以明显低于市价的价格成交,原来是光大证券再现“乌龙事件”,错误输入造成“贱卖”,可能损失11万多元(后经与交易方协商,没有进行交割)。
这样的小错误,在市场上并不罕见。但中国主要财经媒体都无一例外地进行了报道,因为主角又是光大证券——三天前它的一次乌龙事件,搅动A股和股指期货接连出现几十年一遇的大幅波动。更早之前,光大银行延迟交割兴业银行所存放资金的传闻,重创市场信心,最终引爆一场史无前例的银行间“钱荒危机”。
从6月到8月,光大集团最引以为傲的两大支柱——银行和证券——同时地震,而且每一次的烈度都足以载入中国金融史册。
这一年,光大正好30岁。
作为市场化改革的产物与风向标,光大生于1983年,是新中国第一家驻香港公司。这家一出生便烙上“红色贵族”钢印的企业,曾以特殊的背景在香港和内地长时间叱咤风云,但在历经多年沧桑之后,渐渐泯然于众金融机构。正当它扛着创新的大旗想奋起直追之时,却在这个夏天以“不可思议的错误”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
“红色资本”
当时的光大几乎就是世界和中国之间的窗口,一时间风光无限。
如果没在1981年年初接受澳门中华总商会成立一百年的诚请,或许一切都不会发生。
那一年,62岁的王光英以民建中央副主席、天津副市长及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这样一个横跨党派、行政和商业职务的叠加身份南下赴会。
王光英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1940年代即开办化学厂,技术起家,一生纵横政商两界,被周恩来称为“红色资本家”。而彼时,他更为人瞩目的身份是,王光美——共和国第二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最亲近的兄长,港人称为“红色国舅爷”。
南下回来,2月12日,农历正月初八,王光英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陈书“港澳见闻和八点建议”。在该份报告书中,王展示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Ash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