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评论】新闻报道告诉我们什么
媒体对于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在终端上可以达成四种传播效果。一是“发生了什么”,二是“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三是“媒体想让你认为发生了什么”,四是“你认为媒体想让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以唐慧事件为例,前后延续7年,牵扯到多个参与者和利益主体,媒体最多只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具体事实。但民众看待问题的方式,必然是普遍联系的。
责任编辑:史哲 戴志勇 蔡军剑
唐慧和支持者拥抱。唐慧诉永州市劳教委的国家赔偿案胜诉后,舆论也欢呼“法治的胜利”。
因为媒体刊发的最新的关于唐慧事件的再调查,让国内意见广场热闹非凡。从民间到官方,支持、反对、质疑、反思、调侃……观点激烈交锋,各种情绪五味杂陈,据说还有因为彼此意见不合,多年朋友反目的。
坦率地说,唐慧事件本身远未到复杂离奇的程度,但这一事件浓缩了当下中国太多方面的不尽人意,比如强奸幼女、非法劳教、行政干预审判等等,也就难怪群情汹涌;再加上在唐慧事件的媒体传播过程中,新的、可与唐慧事件相互映照的新闻热点不断出现,比如“校长带小学女生开房事件”等,终于使唐慧事件的热度蔓延2013年大半年而不衰。
然而,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参与唐慧事件大讨论的舆论场,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人获知唐慧事件信息的渠道是媒体(包括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而在参与讨论过程中,每个人支持或反对所依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
不论是拥有权力的强者还是万万千千的弱者,在道德面前半斤八两。很多人都在批判唐慧们都是在享受“权力”后忘乎所以沾沾自喜甚至狂妄的利用“权力,可仔细想一想,在思想上行为上压抑了数十年之久突然有人告诉你“咱们的思想可以解放了!咱们是国家的主人了”后,即使唐慧们这样过激行动也能理解。毕竟,大饥荒后撑死的不亚于饿死的。总得需要过程总得需要慢慢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