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评论】如何化解社会戾气

《人民日报》将近期多起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归因于“社会戾气”。其实,转型时代注定就会有更多的社会紧张,比如极端暴力犯罪,跨越这个阶段,意味着从制度、社会到个人不断的完善。现代政治学的实践早已表明,及时、足够、有效的公力救济,是舒缓社会戾气的正途。

责任编辑:史哲 戴志勇 蔡军剑

视频截图:深圳卫视关于北京男子因停车争执摔死女童的新闻报道。 (优酷/图)

最近一段时间,连续发生了多起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这些恶性犯罪,2013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文章将之归因于“社会戾气”。对于这样的社会戾气,首先必须给予最严厉的谴责,但更重要的,则是必须找到有效的舒缓排解之道。

每当有恶性案件发生,许多人以及媒体往往会执著于探寻单个事件背后的原因与模式,试图通过还原施害者的生活以找到确定性的因果关系。这种思维模式有其合理性,但本质上是物理性的,只适用于简单系统,比如只要我们知道一个物体运动的初始状态,那我们可以根据牛顿定律推知其在任何时刻的运动状态。如果强行用到随机系统,就难免方枘圆凿了。

有几个人会像韩磊那样与一位母亲因停车起了争执摔死她的孩子呢?有几个盗贼会像周喜军那样把谋财的活罪升级为杀婴的死罪呢?有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92)


回复

2014-05-16

政策戾气太盛,官场戾气太盛,老百姓能温文尔雅心平气和?

回复

2014-03-27

社会戾气重重

回复

2014-01-29

“杀儿童的韩磊与周喜军分别生于1974年与1964年,公交纵火的陈水总生于1954年,大规模杀害儿童的始作俑者郑民生生于1968年。他们生于前三十年,成长于计划经济与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在那样“无法无天”的时代,盛行斗争思维、敌我观念、你死我活模式,不仅对陌生人的信任度低,对熟人的信任度也不高,埋下了戾气的种子。或许,随着教育与物质条件的改善,等到在更人性环境中长大的“80后”与“90后”成为社会中坚,在法治逐渐昌明的情况下,社会戾气会终有一天成为过眼烟云。社会是点滴进步的,制度建设要只争朝夕,而民众不妨多一点信心与耐心。”胡说八道!无耻之极!把这些人杀人的原因归因于“生于前三十年,成长于计划经济与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真是荒唐之极!我请问韩磊生于1974年,1980年他才6岁,懂什么阶级斗争?周和郑都是60年代生人,在那个时期都还是小孩子,怎样去“无法无天”,怎样得了“戾气”?陈为什么“前三十年”不纵火,后三十年才纵火?你把心摆在中间想一想吧!真正的原因是现在的社会出了问题!太多的不公,太多的人吃人,把他们逼上了绝路,才去报复社会!

enprince
回复

enprince

2013-08-28

二、优化分配制度。这一点的落脚点来讲是为了让更多人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何为这种“感到幸福”作为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对比出来的,大家一样穷的时候,或者一样富有的时候都会觉得世界那么美好。同样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幸福感,有怎会轻易的去做一些极端的事情,至少在我们潜意识中我们会更愿意自由的活着,在这里我很同意之前看到的“很大程度上,很多做出极端行为的人都报着这样的心理:你不让我好活,我也不会让你好过。”我挺能接受这样的观点,正是有了这样的想法,我就什么事都能做出来,要避免这样的心态出来,我想还是要唤起每个人心中更愿意这样“热爱”自己的生活。而这种热爱我想更多的来自于比较,这一点比先去倡导社会的公平性建设更具现实性,不可否认的是现今一定程度上的司法公正,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对很多特权特有钱阶级的偏袒。要弱化这种偏袒,其主要一部分还是要减少贫富差距,另一部分就是制度监督。 三、社会舆论的监督。这里的社会舆论监督不是说事后对犯罪人的谴责,而是对司法公平的舆论监督,对社会公平的舆论监督,对各种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舆论监督。这种监督室对制度监督得完善,是对整个社会的查漏补缺,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就这一点来看,当前的社会舆论虽然监督得不够完善,但已经一定程度上已经起到了监督作用,并在不断发展。我可以认为,正是因为这一点的不断发展,已经推动了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 总得说来,社会极端事件是极少数,全国13亿人口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但如何更好的去建设一个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广泛讨论的。

enprince
回复

enprince

2013-08-28

然后想说说“社会戾气”这个话题。当前这个社会总是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很物质很浮躁。若老是从制度上去看,总显得是苍白无力的,显得好我用处,无用的东西也就不切实际,没必要多费口舌。那么要讲的是从在当前大的政治体制下如何去解决或者缓解这种社会戾气。我想无外乎有一下几点: 一、大学的去行政化。为什么我会突兀的把这个当做第一大点来讲呢。社会总归是人所组成的,与人相关的言行、思想的由来其根源我想在于教育,而教育又不能脱离社会方方面面的制约和影响,若单单只去说改良教育又似乎显得太宽泛,没有实际意义,这样看来似乎是一个死结,但可曾知道大学有可称“象牙塔”,总归还是有那一点希望所在。那么如何去培养和保护好这一点希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这种情况下,第一步可以说就是应该去除大学的行政化,还大学一个灵魂,现行的大学体系,显得更多的是一种政府附庸,各个方面都透出强势政府的影子。要想改良社会的戾气,或者社会上其他不良的现象,我想大学教育的去行政化就是第一步,以此作为推动教育改革,推动国民素质提高的基础。

enprince
回复

enprince

2013-08-28

这篇文章的确写得有些问题。首先从立论上看文章是想说如何化解社会戾气,但是文中只重点在写发生社会极端事件后我们该如何做,包括舆论压力,国家救助,司法帮助等(这个一部分的写法让我看到了申论写作的影子)。不否认这些也可以改善社会戾气,但总觉得层次不够深,做重点不够准确。(当然作者所作出的讨论也值得借鉴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用的)同时也比较同意有些读友的看法,最后一段的总结更是有大问题,不光是结论上太过片面,更有与之前论点自相矛盾的地方。

回复

2013-08-25

怀疑本文的观点,不是要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而是要防范,要每一位公民从中思考可能发生在自身心灵上的针扎。并且,对他人的宽宥,也是对自己的救赎。

回复

2013-08-22

計劃生育殺嬰和踩死蟑螂差不多,在這樣的"正能量"熏陶下,犯罪份子又何必比計生辦擁有更高的道德水平?

回复

2013-08-22

學北京市公安局,把網絡"造謠集團"抓起來就沒事了,但不能抓中宣部的人,因為這個集團太大了。

回复

2013-08-20

就算明白的了解现在的社会,想改变也没办法,大家不也被这个社会奴性化了吗?现在还有谁可以言论自由了。

回复

2013-08-17

正好看到余杰的书中讲到戾气:从王夫之到鲁迅,几代启蒙思想家都对戾气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们的批判锋芒直指中国文化的残缺、中国统治者的专制、中国士人的沉沦以及中国百姓的麻木。 中国要想消除戾气,必须从文化、制度、教育等基本的方面进行改变,社会才会改变。

回复

2013-08-15

这样的文章出自于南方周末,看来中国真的没有希望了

回复

2013-08-10

作者前边说“每当有恶性案件发生,许多人以及媒体往往会执著于探寻单个事件背后的原因与模式,试图通过还原施害者的生活以找到确定性的因果关系。这种思维模式有其合理性,但本质上是物理性的,只适用于简单系统,比如只要我们知道一个物体运动的初始状态,那我们可以根据牛顿定律推知其在任何时刻的运动状态。如果强行用到随机系统,就难免方枘圆凿了。”   可是在文章结尾,作者一一列举了极端暴力犯罪人员的出生年份与时代背景。这不是自扇耳光吗?!   再者,作者认为“随着教育与物质条件的改善,等到在更人性环境中长大的“80后”与“90后”成为社会中坚,在法治逐渐昌明的情况下,社会戾气会终有一天成为过眼烟云。”这样的荒谬文章出于《南方周末》吗!!

回复

2013-08-10

是呀,先有官场的戾气才有平民的戾气。官员权势在身,就目空一切,自己制定的法律法规也从不遵循,为了利益,官商勾结,处处圈地占地强拆民房,甚至不惜动用黑社会手段逼迁从而酿下无数血案。官场的不公不义至使老百姓有冤无路诉,诉求无门下唯有以暴易暴,从而伤及无辜,似乎整个社会处处都充滿戾气。

回复

2013-08-10

日人民报 ,用你的勾子好好想想你说的都要比你用嘴巴说的在理。

回复

2013-08-09

“极端暴力犯罪,个人的实施成本极低,造成的社会伤害极大,这种不对称性进一步增加了防范的难度。”既是犯罪事件,实施的成本或风险也必是高的。

回复

2013-08-09

平等与公平是消除社会戾气关键,贫富差距太大时,钱可以收买一切,我有非常多的钱,而大多数人又没有钱时,我为什么不欺负你?钱可以买来权利,可以买来身体,可以买来不用吹灰之力摆平你的一切的时候,你跟我牛?反正我钱多花不完,权力多到用不完时,我自然摆平你玩玩。 当趋附权贵成为一种心态时,遭受不公的人就多了,社会戾气自然大了。只有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的活着,才能消除社会戾气。一辈子都在为房子奔波的人,还哪里顾得上尊严?

 鸣一鸣
回复

鸣一鸣

2013-08-09

先有官场戾气才有社会戾气。别把责任往百姓头上推。古云,“公生明,廉生威。”官场风正气清,社会自然阳光明媚。

回复

2013-08-08

加强社会公平就能减少类似暴力事件的发生,而且这种极端事件在哪个国家都会有,没必要把他们和社会大众联系到一起,支持作者,

回复

2013-08-08

有身份的党职要人,87%家属都已经移居国外,窃取百姓膏腴侵占国家特权。这些党人一日不肃清百姓一日不安宁。公职人员已经不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百姓,也自然无所作为,甚至尽其愚弄所能事而想法设法为自己谋私利。下面的百姓自然会愤愤不平。只要把上面的脓包挤干净了,再用严明执法的酒精涂抹消毒,社会的肌体自然会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