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精选】乡村风景 (二题)

树的历史就是人的历史。树不得安宁,是人不得安宁。人不折腾了,树也就安宁了。乡野连自己的树都保不住,那肯定是受了欺负,他该有多委屈。60年来,乡村风景最大的变化就是没了大树。

乡村的树

再没有树,更能见证乡村的变迁了。

土地归家户的时候,大田里没有树。地里长树,庄稼就歇住了,不好。路上也不种树,大路村里叫官路,官路上的树当然是官有,没人愿意在大路上植树。巷子里的树,栽在房前屋后。田野里的树,栽在井台边。牲口拉水车,蹄子踩出一个圆圈,树就围着井道,栽成一个圆圈。地是自家的,井台是自家的,树永远是自家的,树就长得高大。买了卖了,树可以随地走,就一直留着。井台一周的树,得水近,长得好。地主也不急着砍树,它就一直长。井台的大树,柳树,榆树,都一抱粗细。也栽点杏树,孩子淘气了,吃个新鲜。

树围着井台,田野上看,就是一点一点的绿。一点一丛树,没有直行,也没有连片。平原上没有河滩,没有滩地的林子。树就这样一点一点撒在原野,漫不经心的。

槐树榆树长得慢,柳树长得快,柳树就比槐树榆树高大。在一丛树里,柳树经常是最高的。不是城里公园里的垂柳,那太柔曼。就是一般的馒头柳,枝叶短,纷披着,倒像今天的披头士。

巷子里大树老树更多。老院子,几十年几百年传下来,树伴随着人,一辈一辈过来了。大巷里,一揽粗的大树多的是。民国时期教书的师傅门口,上马圪台边上一棵老槐树,树身早已空了,狗钻进钻出的,猫钻进空洞爬上去,枝杈上露出小猫头来。枝干都枯干了,每年零星抽几条细细的嫩枝新芽,一副老树着花样子,这树总有几百年了。

合作化土地财产归公,村里有人宰杀牲口,各地都严打过,当成刑事犯罪。其实同时,砍树也成风,好像没有处罚。在心里,人们还是惜命,驴马都是一条命么。没有人怜惜树。树难道不是命吗?

入社在树是一劫,从此村子难见大树。

农业社也栽树。土地大路都是社里的,社里就在大路两旁栽树。规划整齐,一行一行的。这个时候最大的变化,树成了行。沿着马路,延伸到远方,那是社会主义的林荫道。

栽什么树呢?最流行的是钻天杨。发木快,直溜溜往上长,三五年就成材。还有泡桐,七八年就能解板材。毕竟刚共了产,大家都在担心归公。谁能想那么长久,几年后还不知道是谁的,你还敢思谋几十年的大树?

从此田野成了钻天杨的一统天下。以前村头的楸树呢,池塘边的大杨树呢,烂园子里的构桃树呢,统统让位给新兴的统治者。白杨独霸天下,好像土地的新主人,榆树柳树这些流传了几千年的家常伙伴冷落了。更不用说桃杏树,那是经济林,有资本主义嫌疑,孩子们想偷嘴都没个地方了。

可树这个家伙和人一样,天生是杂居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杨柳榆槐,各呈奇妙。大家一起,各长各的,才叫日子。天下要只留一种东西好过,这东西肯定活不成。没过几年,一场大规模的树种瘟疫,很快席卷了各地白杨树。杨树树身上头长出一个肿包,黑黢黢的虚松起来,仿佛脖子长出一个瘿,枝叶干死。过一段往下再串出一个瘿,树身就一节一节朝下死。没治,像癌变。杨树成片病死,村民连忙砍伐。不分青壮年少,田野躺满了杨树白森森的尸体,大多属于未成年。其实预防的办法简单得很,有几棵榆树槐树隔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5)


回复

2014-02-14

nice

回复

2014-02-14

树树易,树人难;树树尚难,树人更难。树也好,粪亦罢,死物成活理,皆人事。

回复

2013-09-26

确实,人们日子好过的时候呢,树们并不一定也好过,它们总免不了被想法精怪的人们弄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倘若人的日子不好过了,树的日子则一定不会好过。

回复

2013-07-29

阆中的浪钟,据说是太上老君的宝物从天上掉下来的。具体什么样儿,书无记载,极少口传,人们当然也没见过。只知道在水中运动时,钟体左右摇摆,前后起伏,白天五缤纷,晚上通体透明。 其实,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知道这些够了。人们可以通过三维技术、甚至五维六维在计算机上描绘他的轮廓,画出它的图像,按图索骥。造出这样的能在水下前后起伏、左右摇摆的浪钟,完全是有可能的。 有兴趣的人士,可以自行参加此项活动。研究,备料,制造,水下反复试验,直至成功。当然一切费用自理。 凡是认为自己的科技成果是成功的,2014年的 4月1日,在浪钟机器人俱乐部报名参赛。 具体事宜,2014年3月1日有具体通知。在这期间可以qq联系;1036505843. 2013年4月26日。

回复

2013-07-29

两幅图都有110个数,它们的和都是50.5两幅图都有110个数,它们的和都是50.5的110倍;它们的四周都有38个数,它们的和都是50.5的38倍;它们的横列上有几个数,和都是50.5的几倍。。。。。。有趣吗。 ◆ ◆ @九宫图爱好者 横、列、四周 完全相等 | 阅读(199)| 转发(2) | 评论(2) 今天 17:01来自360浏览器超速版的110倍;它们的四周都有38个数,它们的和都是

回复

2013-07-29

玉皇大帝曰:“赦尔等无罪。” 太白金星道:“谢陛下。同时恳请陛下躬身天河,察看道理, 不知可否?” 玉皇大帝曰:“行。” 于是君君臣臣一行,来到天河岸边。只见天河之水一改昔日风平浪静的文静 ,如同沸水一般, 澎湃汹涌,甚是吓人。 玉皇大帝曰:“众爱卿,这是何故?” 太白金星道:“启奏陛下,能否让东海龙王下去,查看原委?” 玉皇大帝曰:“好。” 其实,这些大臣中,有许多人受了东河龙王的好处,都心知肚明,只有玉皇大帝属于门外汉,悲衰。 这东海龙王确实身手不凡,一跃拉高数百米,再转身一头直插入水中。须臾,龙王上岸,奏道:“陛下,水中一形似钟通体透的物体,左右摇摆,前后起伏的游动,河中的波涛就是它游动时产生的。” 太上老君一听,失声道:“怪了。这难道是我失去的那浪钟么?” 太白金星急忙禀道:“可能吗?你丢失的浪钟流落人间多年,你不是常说,这是天意,随它去吧。现在而今眼目下,你怎妄称是你的浪钟呢?是见钟眼开吧。” 太上老君无言以对,一边凉快去了。 这时,元始天尊如来佛发话:“陛下,既然此物在天河中兴风作浪,这可能也是天意.随它去吧。” 玉皇大帝曰:“顺从天意。” 至此以后,各方皆大欢喜:东河龙王违背天规的事,在王母娘娘的建议指导下,东河龙王的龙宫由东榽湾迁至回龙沱,这是东河龙王梦寐以求地方;王母娘娘了却一桩心愿,结束了多年因为拆散儿女姻缘的烦恼;天河水无风三尺浪,也添了一道风景,虽然人们只能远远观看,多似大海呀;牛郎织女受益匪浅,其实每天半夜子时,天河水平如镜,他们一家人搭乘着浪钟,游弋在天河,尽情享受男女之爱,儿女之乐。单凭这一点,这东河龙王真的大功一件,足可以抵过。 人们要问,东河龙王为什么偷浪钟?想想再说。

回复

2013-07-29

阆中的浪钟今何在 阆中的浪钟怎么没了,去哪里呢? 当年,有老太婆说,是女人在嘉陵江裸游,玷污了浪钟,化作一股仙气,没了;也有人说,是洋人到了阆中,见宝贝起了贪心,盗走了浪钟;还有人说,是山秃了,水浑了,浪钟看不见了…… 这林林总总的传说都是无稽之谈,各说各的梦话。 据我所知,是阆中的东河龙王犯了天条,摊了大事,它偷了阆中的浪钟,到天上去行贿走后门,把阆中的浪钟献给了王母娘娘。 他对王母娘娘说:“启禀千岁娘娘,织女牛郎相隔天河两岸,你于心不忍;让喜鹊每年七月七日为其搭桥相见言欢,也苦了喜鹊。现在我献上浪钟,你置于天河,用作织女牛郎相见的交通工具,岂不美哉!” 王母娘娘问:“这浪钟是太上老君的心爱之物,虽流落人间多年,但他常常念念不忘。我若是得到了,太上老君向我讨要,如何是好?” 东河龙王道:“请娘娘放心,这事交给我处理。我办事你放心。” 这东河龙王当夜子时许把浪钟置于天河,只见光芒万道,天体亮红。百官以为天亮,纷纷早朝玉皇大帝。这玉皇大帝也被早朝了。 值日官高呼:“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太白金星道:“陛下,臣有本奏。” 玉皇大帝曰:“准。” 太白金星道:“陛下,夜游神报,昨夜子时,不知何物降没于天河之中,当时豪光四射,如同白昼,致使吾等不知就里。提早一个时辰早朝,惊动陛下,望陛下责罚。” 玉皇大帝曰:“赦尔等无罪。”

回复

2013-07-29

那个年代

回复

2013-07-28

百年树木,落叶归根,没的了树的乡村、小城镇、大城市,试问你怎么样生存?

回复

2013-07-27

我们村头的大树(枫树),就是村庄的“代言人”

回复

2013-07-26

分享

回复

2013-07-26

想起了童年。

回复

2013-07-26

没有打扰的大树,很难得。

回复

2013-07-26

当时公认的这才是xx主义。

回复

2013-07-26

是的!是的!太是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