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多空生死对决,众大鳄凄然收场

1992年,上交所推出国债期货业务。1993年10月,在降低门槛的刺激下,国债期货交易日益火爆,最终演绎了1995年多空对决的“327事件”。这一战引发了无尽争论,也隐藏了无数至今未解的谜题。

责任编辑:舒眉 助理编辑 温翠玲

这一战引发了无尽争论,也隐藏了无数至今未解的谜题。

《大时代》真实上演

“墨索里尼总是有理,中经开总是赢钱。”

1992年,港剧《大时代》一时风靡,至今仍是描述香港股市多空对决的经典电视剧。

也就是这一年,上交所推出国债期货业务。力推这一品种的时任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大概也没有料到,在后来(1995年)发生的“327”事件中,《大时代》剧本几乎真实地在上交所演绎。而当年亲历此事件的一位学院派人士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更愿意将这一事件形容为好莱坞大片《华尔街:金钱永不眠》。

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万国证券管金生,背景通天的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经开),以及野蛮生长的辽宁国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辽国发)控制人高岭高原兄弟,则分别成为这场70亿豪赌大片的主角。

国债期货业务在推出之初交易清淡。1993年10月,上交所允许个人投资者交易国债期货,并降低门槛,合约面值为2万元,保证金为2.5%,这意味着,500元即可交易一手面值为2万元(“手”为国债期货合约份数,当时称为“口”)的国债期货合约。

在降低门槛的刺激下,国债期货交易日益火爆。1994年国债期货交易总金额达到1.9万亿元,是当年GDP的40%。而财政部发行并流通的国债现券存量仅为1000亿元左右,其交易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1994年开始交易的股民陈卫国对南方周末记者描述当时激烈紧张的交易情景,“几乎所有的大户和操盘手时刻紧盯盘面,甚至不敢去上厕所,因为股票涨跌几元钱只是平常事,但国债期货涨跌几元钱则意味着账户随时会爆仓。有可能就在上厕所的几分钟里,市场瞬间万变,或者亏光,或者错失大赚的良机。不少人后来因此得了肾结石。”

在蜂拥而入的投资者中,当然少不了当时威震市场的万国证券、中经开和辽国发。管金生率领下的万国证券霸气十足,万国证券A股交易一度占上交所总成交量的22%,B股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Ashley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