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就是我们的战友和兄弟”“鲐背仁医”黎介寿院士的燃情岁月

年近九旬,黎介寿已到鲐背之年。经年未改的医学执著,在黎介寿院士的脸上刻画出褶皱和斑纹。“没有医德的医生是可怕的,没有情感的医学是苍白的。”黎介寿常告诫学生,冷漠对病人的伤害,有时比病情本身更具杀伤力。

责任编辑:姚忆江 实习生 岳进祥

黎介寿院士下部队进行疾病调查。 (南军 供图)

“我最重视的荣誉是‘全军科技创新群体奖’!”当南方周末记者问及一生最看重的荣誉时,黎介寿的回答出人意料,“看到学生的成长,事业后继有人,就像自己的科学生命在延续。”

清晨,一位身着白大褂的老人,疾步穿过院史馆,医务人员都会停下脚步,问候行礼。他是南京军区总医院的“一把刀”。“一把刀”,这是对外科医生的很高褒奖,黎介寿却很不喜欢。

“外科医生不能满足于做个开刀匠。咱们搞研究的,要耐得住寂寞。”年近九旬,黎介寿已到鲐背之年。经年未改的医学执著,在黎介寿院士的脸上刻画出褶皱和斑纹。

如今,他依旧是医疗第一线的老兵,带领着“黎氏团队”,治病救人,教书育人,还成为一场医疗救援模式变革的推动者。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区发生地震,漫天飞舞的直升机,取代大规模的野战医院,在迅速地控制伤情后,伤员被救援直升机火速送往后方医院。而在五年前的汶川大地震,解放军将野战医院直接开赴灾区一线,“一包、二缝、三锯”,试图通过一次手术就解决所有问题。

瞄准未来战争的老人

一切缘起于黎介寿对战争的观察。

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美军伤兵经过战场包扎救援之后,被迅速空运到欧洲做手术,最后被送往本土疗养。”时任南京军区总医院院长易学明说,一条不起眼的新闻,却引起了黎介寿的兴趣。

二战和越战中,美军伤死率高达19.1%和15.8%。几十年后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美军伤死率降为9.4%。

透过42英寸的电脑屏幕,黎介寿兴奋地发现了一篇学术论文,“战伤控制技术”。美军已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搞起远程会诊。

西方国家医疗救援水平飞速进步,黎介寿彻夜难眠。

夜里,他不止一次地想起抗美援朝。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黎介寿随医疗队两次跨过鸭绿江,一次是去前线建立血库,一次则是去前线救助伤员。

“经常是一个连上去,只回来几个人,伤病员还是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医疗团。”战事惨烈,火车站经常放起苏联《共青团之歌》歌曲以鼓舞士气,黎介寿则要在悲伤中送别肢体残缺的伤员。

“小黑脸”的形象时常萦绕在黎介寿的脑海中。他向南方周末记者描述说,“小黑脸”二十岁出头,皮肤黝黑,山东人,负伤送到战地医院没几天,就吵嚷着要回前线。黎介寿诊断发现,“小黑脸”在尿血——膀胱受伤出血。经过简单、快捷的治疗,“小黑脸”重返前线。

三个月后,一名前线下来的伤员说,一场阻击战中,“小黑脸”和大部分战友都牺牲了,连尸骸都没有找全。

没来得及弄清“小黑脸”的姓氏,更不要说减轻他的伤痛。内疚,痛苦,那一刻,黎介寿握手术刀的手颤抖了。

老年人常思既往,黎介寿瞄准的却是未来战争。2003年,中国的医疗救援模式依旧在老生常谈——如何在前线开设功能更加齐备的野战医院。

“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2)


回复

2013-08-01

但愿天下医生皆是黎院士。

回复

2013-07-31

"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这句话太赞了,现在多少留学生为了更好的生活条件而放弃回国,真是太可耻了,人为了物质活着太悲哀了。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回复

2013-07-31

"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这句话太赞了,现在多少留学生为了更好的生活条件而放弃回国,真是太可耻了,人为了物质活着太悲哀了。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回复

2013-07-31

"我们不能考虑患者的背景,不管是谁,都同样有权利享受健康。"

回复

2013-07-31

"咱们搞研究的,要耐得住寂寞。"

回复

2013-07-31

一辈子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很不容易,很感动,很佩服。

回复

2013-07-31

一辈子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很不容易,很感动,很佩服。

回复

2013-07-31

"不为良相,即为良医。"

回复

2013-07-31

"人成了钱奴很可怜。"

回复

2013-07-31

“没有医德的医生是可怕的,没有情感的医学是苍白的。” "冷漠对病人的伤害,有时比病情本身更具杀伤力。"

回复

2013-07-30

有良心,比什么都重要。

回复

2013-07-29

请问编辑,你提笔写这样的神,到底有多少现实意义,请问十年后,你还能找神来给你看病吗?如何让普通人做得更好才是出路。 我不崇拜神。而且据我所知,李院士在提携后进方面,成就一般,我一位老师是他的硕博士生。

Passion杨
回复

Passion杨

2013-07-29

黎介寿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从医带给他荣誉,也有心酸,闲暇时,他时常想起童年,想起和兄弟们在一起的日子。“如果人生再能选择一次……不为良相,即为良医。”

回复

2013-07-29

这样的文章看得真心难受,套着一盒杰士邦在运动。

回复

2013-07-29

当今中国太需要这种崇尚道德、有良心、有良知的精英了!我会传承这种美德,做一个有血性、有尊严的中国人1

回复

2013-07-29

他不是少将,是文职。少将是五角星,文职是六星。另外,级别上是属于正军级

王串 湖北 汉川

2013-07-26

手表男:中士 钢盒子男:大校 老人:少将 女人:上士 部队里有这么多人 怎么升啊 “前途茫茫”

回复

2013-07-28

致敬

回复

2013-07-28

黎介寿院士是医学界的骄傲!向您致敬!

回复

2013-07-28

医神

回复

2013-07-27

这样的人都老了,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