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务评论】中国军事外交的未来:变与不变之间
今天,中国军事外交已经不再是某一个局部的谋篇布局,而是以国际大局为整体的造势与战略布局,要求中国军事外交逐步打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思维定势,实现被动到主动、保守向开放的转变,尝试回答好“我以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问题。
责任编辑:史哲 姚忆江 实习生 郭琛
无论历史怎样演绎,弱国无外交的命运从未被修改。
历史正迅疾而悄然地向世界历史转变,中国人在对“中国与世界”问题进行思考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中国军队与世界各国军队的关系。
在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军事外交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在多次意识形态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选择中,新中国选择了前者,因而也就有了一段时期超出国家实力的对外军事援助;改革开放后,中国军事外交则添加了更多现实主义,摆脱了以意识形态界定国家间关系的思维窠臼,努力实现国家利益与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统一,也为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军事外交格局埋下历史伏笔。
变化之下,从生存到发展再到富强,军事外交循序进行着不同主题的历史叙事。中国从一个相对封闭、缺少活力的国家,逐渐转变为全球最为活跃、越来越重视高边疆利益的国家;中国军队也从传统的看家护院式的军队,逐渐转变成为走出国门,不仅维护国家利益边疆,同时也守护着世界和平与安宁、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军队。
许多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勾勒出新中国军事外交的过往轮廓:中国始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检省实践,以求更上层楼,纵横捭阖,维护和平。在新中国军事外交历史上,中美苏(俄)大三角关系的经营和周折占据了重要内容,中美之间的三个联合公报、中苏(俄)之间的联合公报因此成为大国关系的历史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