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栏马圈】王受之专栏 我不是学设计的

香港设计圈子有几个人必须要认得,陈幼坚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2012年年底,陈幼坚请我去他在香港湾仔的写字楼看展览,陈幼坚的工作室在香港会展中心旁边,面对维多利亚港,海湾对面就是九龙的尖沙咀,他的座椅背北朝南,他坐在那里开玩笑说:这椅子背后就是天安门。其实只要朝南摆,都可以说背靠天安门,难得的是他有这样的童心。

香港设计圈子有几个人必须要认得,陈幼坚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2012年年底,陈幼坚请我去他在香港湾仔的写字楼看展览,陈幼坚的工作室在香港会展中心旁边,面对维多利亚港,海湾对面就是九龙的尖沙咀,他的座椅背北朝南,他坐在那里开玩笑说:这椅子背后就是天安门。其实只要朝南摆,都可以说背靠天安门,难得的是他有这样的童心。

陈幼坚是香港设计界很另类的一位奇才。我好像是在一次香港设计师协会的活动上遇到他的,之后时常有机会见面,大家慢慢习惯单刀直入,不讲客气地聊设计,他是个很清癯的人,总是戴着一副圆黑框眼镜,好像勒·科布西艾一样,很瘦小的身材,山羊胡,喜欢穿黑色外衣,对自己的喜好很激情,对事物的看法很锐利,一个睿智的设计师,也是个性情中人,道骨仙风,出世得很。

陈幼坚大概自己不记得了,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不是学设计的”。我最喜欢别人说这样的话,首先是坦诚,第二是没有拿科班背景压你。好像靳埭强先生一样,一见到我,就说“我原来是学裁缝的”,完全突破了行业划地为牢的心防,很容易让人亲近。但是设计界好多人,开口就是“我是清华的”,“我是中央美院的”,“我是中工的”,其实又如何呢?记得陈丹青在某篇回忆中央美术学院的文章中说,他们在王府井校尉营的那个旧校区的门房老头,接电话一开口就是:“喂,这里是‘中央’,找谁啊?”把“美院”都省了,我看好多学设计的人,也恨不得这样讲,你说“中国美院”多牛啊!全中国的美院都归它了。膨胀啊!我认识的这些香港大师们,是怎样就怎样,直来直去,并没有拉虎皮做大旗。

陈幼坚也是个对中国传统图形非常重视的人,他设计的好多标志、平面产品,都很精巧地使用了传统图形,我最喜欢的是他用“四喜娃”做的设计,两头两体,连环相接,可以看成是四个娃娃,四方童子并至,子子孙孙繁衍,北京琉璃厂的明代铜铸四喜娃,陕西民间剪纸的四喜娃,陈幼坚把它延续发展出来,变成产品系列,就很有趣了。我去日本,几个相熟的设计师都买了他设计的产品拿出来给我看,都说非常喜欢。我看中国平面设计师能够打入平面设计实力最强的日本,非陈幼坚莫属了,在日本的设计界,他的名声就如成龙在日本的演艺界地位那么响当当。

在我看来,陈幼坚的作品,一个是真正传统味道,第二是巧用传统感觉,而不是生搬硬套,这个“巧”字说说容易,做到可不容易啊!我们多少人生搬硬套地拿传统来做噱头,只得其形,不得其意,更没有其势。

香港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快,大家什么都是“现在就要”,因此设计上很容易出现粗制滥造的情况,在这等超级纷繁芜杂之中,陈幼坚却能够慢条斯理,以自己独到的设计风格将东情西韵融会贯通。在牢牢把握市场脉搏的前提下,使东方文化重新焕发光彩,得到国际公认。我有时候想:我们国内成千的设计家呼吁要设计民族化,就听见他们叫,没有看见国际上有什么回响,香港弹丸之地,石汉瑞、靳埭强、陈幼坚三个人,却已经让中国传统设计在世界设计界扬名立万了。这才是真正在做设计啊!设计需要沉下心来做,举办研讨会、喊口号,是做不出来好的设计的。

陈幼坚从不否认自己是商业设计师,这点我最喜欢。设计就是商业活动,有什么需要遮遮掩掩的?但要清楚的是,商业艺术并不就一定是没有水平、低档的东西,其实纯艺术也有很糟糕的,商业艺术也有非常杰出的,全在于设计师。陈幼坚的商业设计,使他同时在艺术界得到很高的地位,就是一个典范。他说过:“商业是命题,艺术是境界,我所做的无非是在努力将商业命题做到艺术的境界。”

这一点他做到了:虽然他不过只在中学理科毕业后念过十个月的夜间设计课程。他曾赢得本地及海外设计奖项五百多个,包括美国“传达艺术”杂志评选的优异奖、美国纽约艺术总监俱乐部大奖、英国D&AD、日本东京字体总监俱乐部大奖、香港4A创意大奖等大奖。他的公司在1996年被美国纽约《平面设计》杂志选为年度世界十大设计公司之一,是唯一的亚洲公司。

陈幼坚如今被大家称为“设计大师”,我想他可能更喜欢“视觉艺术家”这个叫法,他认为在视觉艺术的最高境界中没有行业、空间、地域、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分隔。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