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阿莱汉姆中译者的话

作为《从市集上来》的译者,我很高兴读到2013年5月2日汪家明先生在《南方周末》上发表的对此书的肯定评价。它使我亲切回想起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孙绳武先生为纪念肖洛姆-阿莱汉姆(1859-1916)诞辰一百周年,约请我翻译此书的情景。

责任编辑:刘小磊

波兰犹太报纸刊登的介绍阿莱汉姆中译本的文章。 (南方周末资料图)

作为《从市集上来》的译者,我很高兴读到2013年5月2日汪家明先生在《南方周末》上发表的对此书的肯定评价。它使我亲切回想起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孙绳武先生为纪念肖洛姆-阿莱汉姆(1859-1916)诞辰一百周年,约请我翻译此书的情景。

当我被告知作者是一位犹太作家,翻了翻该书的内容,马上就接触到他那独特的语言风格。按常规的处理方法,如果意译出来,有时就会丧失原文的风格,而如果直译出来,有时又会使读者不知所云。然而,当我粗略地浏览了全书,却马上深深地被吸引,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初步接受下来。

这位犹太作家不但引用大量的宗教典故,而且还创造了所谓“卡斯里洛夫卡”的特殊语言风格:经常的重复、口头禅、咒骂语,甚至故意用词不当。把他的这些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翻译出来,对于文化背景相距很远的中国译者来说,实在不易。但是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崇高的理想和这本幽默而深刻的作品本身诱人的魅力,让我不怕艰辛去克服一切困难。

当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