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意生命以何种方式终结 中国登山罹难者的山上与山下

在他的朋友看来,杨春风并不惧怕死亡,而在意生命将以何种方式终结。“他应该死于大山的怀抱,而非恐怖分子的枪管。”如果不是那阵枪响,他们将是中国民间登山界中最有可能跻身“14座俱乐部”的人。

责任编辑:叶伟民 实习生 潘梦琪

2013年6月22日,塔利班武装在巴基斯坦南伽帕尔巴特峰枪杀10名国际登山者,其中包括杨春风和饶剑峰两名中国公民。6月24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社会活动家抗议外国游客遭武装分子袭击。 (东方IC/图)

在他的朋友看来,杨春风并不惧怕死亡,而在意生命将以何种方式终结。“他应该死于大山的怀抱,而非恐怖分子的枪管。”

对大众来说,登山探险的安全问题一直给这项极限运动披上令人敬而远之的色彩。2001年至2011年期间,中国因登山遇难人数总计104人,死亡人数有连年上升的趋势。

张京川明白登山是一个绝对孤独的行为,每一步都在接近极限。但这也是一个重新对话的过程,与山,与自然,更与自己。

2013年6月25日傍晚,在乌鲁木齐石化十三区27号楼杨春风父母家中,张京川跪在了杨父跟前。老人用抖动的双手接过儿子的遗物,帽子、烟斗和护照,亲友啜泣声充满了房屋。

半个月前,张京川和杨春风一起踏上巴基斯坦的土地,欲登顶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南伽帕尔巴特峰。6月22日深夜,突然到来的武装分子劫掠了登山者的财物并大开杀戒。

确切地说,杨春风是在张京川的身旁死去的,子弹从后面穿过杨的头颅。几乎是同一瞬间,张京川反身击倒了押着他的武装分子。在沉沉的夜中,他光着脚狂奔,冒着密集的枪声跳下悬崖,躲在冰缝里逃出生天。

之后,“塔利班”武装组织宣布对这起暴力事件负责,目的是为了报复美国刺杀了“组织二号人物”。巴方称袭击事件造成包括5名乌克兰人、1名俄罗斯人等10人被枪杀。死去的3名华人中,陈宏路是美籍华人,而杨春风、饶剑峰则是中国民间登山界的顶级登山者。

触摸天空、与雪山对话是登山者们孜孜不倦的梦想。巨大的喜马拉雅山系作为“世界屋脊”,地球上所有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都集中在这里。极峰的神秘长久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登山爱好者前来,更将数百人永远地留了下来。

“14座俱乐部成员”作为登山者的至高荣誉,也鼓动着中国民间登山家们的野心。随着民间登山日渐发展,杨春风也在尝试摸索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攀登南伽帕尔巴特峰后,杨春风登顶8000米以上山峰的纪录扩大至12座,深圳商人饶剑峰登上的8000米山峰也达到了10座。

2011年,张京川、饶剑峰曾在杨春风的领队下成功登顶乔戈里峰,这是中国民间登山者第一次在这座世界第二高的山峰上留下印记。两年后的夏天,老友三人再度结伴来到南伽帕尔巴特峰下。如果不是那阵枪响,他们将是中国民间登山界中最有可能跻身“14座俱乐部”的人。

“天山野蛮派”

幸存者和遇难者都回到了出发地点。6月27日,杨春风、饶剑峰的遗体回到乌鲁木齐。之后,饶剑峰的遗体又被运回深圳。两人的追悼会都被安排在6月30日。

在乌鲁木齐的燕儿窝殡仪馆,杨春风的棺木被鲜花环绕,灵堂中的黑白照片中杨春风脸型瘦削,神情沉默。上百位登山爱好者从全国各地赶来,向他们执著的朋友告别。

“他因登山而领略生命的本意,却也是在去登山的路上,失却了继续逐梦的力量。”在饶剑峰的追思会上,女儿饶子君悼念父亲的话令现场亲友动容,这个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9)


Magazine-Mr-H
回复

Magazine-Mr-H

2015-09-15

不是为了让人看得见,而是为了让自己看得远。生命不息,登攀不止,这就是登山者。

回复

2013-08-24

问题是就这么死了?中国政府也没给个说法?恐怖袭击完了就完了?

回复

2013-07-10

同意

2013-07-09

对于那些在生活中挣扎的所谓普通人,生活本身就是一座山。

回复

2013-07-09

对于那些在生活中挣扎的所谓普通人,生活本身就是一座山。

回复

2013-07-09

烏克蘭豬跟俄豬 就算了。 不用同情。 不怪你們!

回复

2013-07-09

烏克蘭豬跟俄豬 就算了。 不用同情。 不怪你們!

回复

2013-07-07

致敬!

回复

2013-07-06

....

回复

2013-07-06

致敬,崇敬,尊敬

回复

2013-07-06

生命因遗憾而完美。

回复

2013-07-06

文中潜在的错误:1.勃朗峰不在瑞士,而是在法国和意大利的边境;2.文中所指的莎莫尼也应该是指勃朗峰中法国一侧的chamonix小镇吧,因此也不在瑞士。

回复

2013-07-06

好文。他们征服高峰,立志精彩。而对生命毫无敬畏之心的人,终不会有善果。

回复

2013-07-05

如果说*人是社会进步必须的代价,我认同贺龙、上海姓杨那人!厦门姓陈那人、本文的组织该千刀万剐!

回复

2013-07-05

向伟大的登山者致敬!

回复

2013-07-05

致敬

回复

2013-07-04

道不明说不清。 逝者安息生者自强

回复

2013-07-04

真实而自然地客观描述出户外的一种角度。悲痛的是,人不是死于登山,而是死于自然以外的人为因素。

回复

2013-07-04

好可惜啊。。。

回复

2013-07-04

有些人比自然还壮观,有些人比自然还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