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先造假 再毕业

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季,自己刻章“签就业协议”,上淘宝网站购买就业协议,找超市老板两元钱盖一个章子,这成了今年不少应届大学生解决自己就业问题的权变之策,“就业协议书上只要有一个红色的公章就可以了”。而这些就业协议最终都会成为相关部门统计今年大学生就业率的依据。在有些学校,“没有就业协议,就没有毕业证、学位证”。

责任编辑:杨继斌 实习生 杨宝璐

2013年6月19日,西北师大校园里仍有为毕业生准备的活动和就业指导。(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 (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图)

 

自己刻章“签就业协议”,上淘宝网站购买就业协议,找超市老板两元钱盖一个章子签假就业协议。这成了今年不少应届大学生解决自己就业问题的权变之策。而这些就业协议最终都会成为相关部门统计今年大学生就业率的依据。

部分毕业生面临不交就业协议就不许参加论文答辩、不发毕业证学位证的压力。而高校低就业率专业缩招、停招的政策压力,则是个别院系逼着自己学生造假的外在动因。

假就业

盖一个章收费2元钱。老板透露,仅在5月底,经他盖章的“灵活就业协议”就有两百多份。

何光的就业协议是在6月9日晚签的,就在他的宿舍。他和三十多名同学一起与南京一家并不存在的商贸公司签了就业协议。这个协议盖完章后当晚就交给了班长,然后交到辅导员那里。

这家商贸公司的“老板”就是何光自己。5月,在学校多次催促上交就业合同后,何光找到一家刻章子的公司,花了130元钱,打算伪造一份就业协议。

尽管刻章子花了130元,但实际上何光还小赚了一笔。每盖一个章,他收了同学10元钱的手续费。

何光是江苏某工科高校的大四学生。2013年春节过后,何光便开始找工作。3月,他在南京一家手机卖场找到了销售的工作。干了一个月后,工资低,不稳定的销售职业让从小在苏南农村长大的何光觉得“活得没有尊严”。4月份何光便开始准备公务员和银行系统的考试,一连考了几次,“一次笔试也没过”击碎了他关于“出人头地”的任何设想。

河南郑州黄河科技学院的大四学生林楠则直接从网上购买了一份就业协议。5月21日,她在淘宝上买到了一份杭州一家医药销售公司的“就业协议”。

当天晚上,在外实习的林楠,突然接到班长发的飞信:当晚必须交灵活就业合同(与高校毕业生通用的“三方协议”不同,“普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合同”明确注明,“此合同仅限于统计毕业生就业情况使用”)

林楠正在忐忑地琢磨如何造假时,班长告诉林楠,他的协议也是随便找人盖了个章,“学校才不管你去哪里就业,就业协议书上只要有一个红色的公章就可以了,不会调查的”。

林楠明白班长所说的&ldqu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20)


回复

2014-03-29

呵呵,我们专业每年有着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就业率呢~

回复

2013-07-23

一面是最难就业季,一面是高校公布的高就业率,矛盾,虚假,欺骗新生

回复

2013-07-18

可恨呵,可悲呵,知识界应该代表一个民族的良心啊,现在这颗良心。。。。。

liyu5039
回复

liyu5039

2013-07-14

先造假,再毕业。这是中国社会的悲哀还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呢。课堂上老师总是教育我们要诚实,要讲真话。可是大学毕业了,却要先造假再毕业。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却每天在上演。

回复

2013-07-12

毕业之后,又回到了原点。毕业这一天,有人“没有脸面回家”,留在阴暗的出租屋里,不断地寻找招聘信息;有的人回到了家,开心地和同伴们玩着网络游戏;有的人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在备考2014年的研究生考试。 而他们的母校,新的一轮招生宣传已经开始。就像去年一样。

回复

2013-07-11

现实嘛,历史的过程而已,就算是这样,又有多少人被铭记!

回复

2013-07-09

中国国情所需!

回复

2013-07-09

呵呵 中国特色

回复

2013-07-09

造假……

回复

2013-07-08

孤芳自赏疑无路,铤而走险才能活。

2013-07-08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很难融入社会啊。不得已而为之吧。

回复

2013-07-08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很难融入社会啊。不得已而为之吧。

回复

2013-07-08

中国式高等教育

回复

2013-07-08

指标,市场,泡沫,信息不对称,资源匮乏和争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博弈,个体的体制化……很多因素,形成了这个造假联盟。最终受害的,不仅仅是学生。

回复

2013-07-08

盖个章很容易的~貌似盖外省的章子还有补贴~~

回复

2013-07-08

该关门的是指定这样奇怪逻辑的教育部.

2013-07-05

学生没就业协议,别拿毕业证;学校就业率低,专业减招停招。 真是奇怪的逻辑。这样学校该关门了。

回复

2013-07-07

中国社会一直都是早就这样了,

回复

2013-07-07

社会

回复

2013-07-07

...正在象牙塔的人表示看不到前路

回复

2013-07-07

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办学系统,迟早是要被淘汰的。一环扣着一环,是学生的悲哀,还是学校的惨剧,或是教育的深渊,这条路还很长,盲目的十字路口,依旧需要付出血的代价,探索出更好的出路口。相信中国教育事业会慢慢走出大道来。

回复

2013-07-07

为中国特色教育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