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在线监测工程,造假仅需“垫几块砖”“千里眼”明造,“障眼法”暗行

六年耗资百亿,监控全国上万污染源的在线监测网络,意在为监管者装上“千里眼”,但造假企业瞒天过海易如反掌:只需一个针阀或者一个可变电阻,就能躲开。这个全球领先的网络也正如中国治污现实,污染源监控技术层层加码,但监管体制却仍力有不逮。

责任编辑:何海宁 助理编辑 袁端端

针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的“千里眼”,企业造假几乎无需多少成本。 (勾犇/图)

六年耗资百亿,监控全国上万污染源的在线监测网络,意在为监管者装上“千里眼”,但造假企业瞒天过海易如反掌。这个全球领先的网络也正如中国治污现实,污染源监控技术层层加码,但监管体制却仍力有不逮。

只需一个针阀或者一个可变电阻,就能躲开一项耗资百亿打造的国家环境监管网络——全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法眼。听起来是奇谈,一些企业却把它变成了现实。

2013年5月,江苏七家脱硫减排不力的电厂被通告处罚。与惯见的污染黑户不同,这批受罚企业的一大罪状是,使用诸般伎俩,导致江苏省在线监控平台获得的排污数据不实,环保部门“千里眼”失效。

江苏并非孤例,亦难称源头。事实上,在中国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控的一路征程上,千奇百怪的造假术,一直如魅影般挥之不去。

百亿工程的“致命”造假

“中国的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是世界最大、最靠前的。”一位要求匿名的环保部环境督查官员说。

这套专业系统并不晦涩,它在企业污染源处安装监控设备,实时传输数据至环保部门,形如监管者的“千里眼”。

它所费不菲。从2007年起,中央开始投资建设这一中国最大的物联网。目前,由中央投入和地方配套的资金已累计逾百亿元。环保部污染源监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25日,全国已有13590家国控重点污染源连入这一网络。国家、省、市、重点企业的四级监控体系已基本完成。

它承载梦想。“废水靠看、废气靠闻、噪声靠听”的环境监管窘境有望借此改观。如果数据有效,可以作为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控制、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和现场环境执法等的依据。

在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看来,这一体系对中国的环境执法还有着独特的针对性。“如果这些数据在第一时间就可以披露,市长、县长要掣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2)


回复

2013-10-17

中国制造不经黑

回复

2013-07-06

别说了 知道基层怎么糊弄的吗?莱芜市一个新农村试点因为资金贪墨 工程完不了,上面检查直接把自来水塔上面写上沼气池,让人哭笑不得、也很引人深思、

回复

2013-07-03

我就是一钢厂的仪表维护,我维护的那脱硫SO2监测都是测空气

回复

2013-07-03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回复

2013-07-02

MD,严惩造假,惩罚力度超出承受范围,杀鸡儆猴几次,不信没有效果。关键是执法者的态度和决心。还可以发动民间力量想办法

回复

2013-07-02

都是RMB惹的祸

回复

2013-07-02

政府多收排污费落入谁的口袋 会用于环境治理吗?

回复

2013-07-01

说实话。。。只要一看到是国产的东西打心眼里觉得不靠谱。

回复

2013-07-01

说实话。。。只要一看到是国产的东西打心眼里觉得不靠谱。

回复

2013-06-30

嘿嘿!造假地方政府最拿手,在无批文征地上毁去原有森林再人工栽上几棵树,卫星就看不到了。

回复

2013-06-30

民众无监督选举权 说啥都无用

回复

2013-06-29

我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