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移民

在江西多地,厂中村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痕迹:村庄被高炉、矿渣、车间团团包围,村民们要上街,必须穿越工厂。而以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名义,一场整村搬迁行动正在江西多地如火如荼展开,它也正在遭受争议。在污染最严重的矿区,由于土地远离城市利用价值不高,地方政府对搬迁并不感冒。

责任编辑:何海宁 助理编辑 袁端端

贵溪市苏门村,几万吨重金属尾矿堆放在农田上。 (东方IC/图)

以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名义,江西一场自上而下的整村搬迁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展开,它也正在遭受争议。中国农村如何不再成为工业化、城镇化的牺牲品,受害农民如何不被当做抛弃的包袱,这是搬村之后更大的命题。

74岁的刘之敏搬离居住了一辈子的老宅时,没有一丝眷恋。

在历经十余年抗争后,包括刘之敏在内,夏家村村民在2013年初等到了理想的结局:江西省新余市政府决定以重金属污染防治名义搬迁五座村庄,夏家村名列其中。

夏家村紧邻新余市最大的企业——新余市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厂区。而在两侧,还分布着大唐发电厂和双强化工厂。新余市三家污染企业,把夏家村围困在一个三角之中。

“喝的井水,红褐色的,和洗矿的水一个颜色。”在刘之敏看来,每口喝下去的水都让他不安。

不惟新余市,江西省其他县市的农民已经或即将踏上背井离乡之路。据报道,鹰潭、新余两市已有16个村整体搬迁,涉3850余人。上饶等其他城市也正在计划搬迁行动。

这是江西省雄心勃勃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行动,也是省委主要领导提出建立“美丽中国”实验区的举措之一。这个著名的有色金属省份已在抚平污染“伤疤”。

在长期研究环境治理的学者廖晓勇看来,在重金属污染治理史上,整村搬迁的治理模式非常少见,“基本上都是企业搬迁”。覆盖全省的重金属避难行动更加罕见。

厂中村前传

依然坚守在西坵村的刘成虎家,正对着新钢烧结厂不停冒白烟的两根烟囱。由于认为安置补偿太低,他成了西坵村目前唯一的钉子户。

西坵村在2011年被列入新余市重金属污染防治搬迁的第一批计划,刘之敏的夏家村则是2013年的第二批计划。

刘成虎家与厂区围墙相距不到十米。唯一通往外界的路,也是烧结厂运输车辆的必经之道,经年累月的煤灰、矿渣掺杂在大大小小的路面水洼中,油光发亮。

在新余当地,这两座村庄共享一个独特的称谓——厂中村。

村庄被高炉、矿渣、车间团团包围。村民们要上街,必须穿越工厂。每天,他们从钢铁厂进进出出,就在钢铁厂内生活,甚至不少人的耕地仍位于厂区内。

这是半个世纪之前留下的中国困局。

1958年国家提出“以钢为纲,全国跃进”的方针,全国迅速形成了全民炼钢高潮。当年11月5日,在新余一片刚刚收割完的稻田里,当地为两座炼钢高炉举行了一个简单而热闹的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