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移民

在江西多地,厂中村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痕迹:村庄被高炉、矿渣、车间团团包围,村民们要上街,必须穿越工厂。而以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名义,一场整村搬迁行动正在江西多地如火如荼展开,它也正在遭受争议。在污染最严重的矿区,由于土地远离城市利用价值不高,地方政府对搬迁并不感冒。

责任编辑:何海宁 助理编辑 袁端端

贵溪市苏门村,几万吨重金属尾矿堆放在农田上。 (东方IC/图)

以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名义,江西一场自上而下的整村搬迁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展开,它也正在遭受争议。中国农村如何不再成为工业化、城镇化的牺牲品,受害农民如何不被当做抛弃的包袱,这是搬村之后更大的命题。

74岁的刘之敏搬离居住了一辈子的老宅时,没有一丝眷恋。

在历经十余年抗争后,包括刘之敏在内,夏家村村民在2013年初等到了理想的结局:江西省新余市政府决定以重金属污染防治名义搬迁五座村庄,夏家村名列其中。

夏家村紧邻新余市最大的企业——新余市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厂区。而在两侧,还分布着大唐发电厂和双强化工厂。新余市三家污染企业,把夏家村围困在一个三角之中。

“喝的井水,红褐色的,和洗矿的水一个颜色。”在刘之敏看来,每口喝下去的水都让他不安。

不惟新余市,江西省其他县市的农民已经或即将踏上背井离乡之路。据报道,鹰潭、新余两市已有16个村整体搬迁,涉3850余人。上饶等其他城市也正在计划搬迁行动。

这是江西省雄心勃勃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行动,也是省委主要领导提出建立“美丽中国”实验区的举措之一。这个著名的有色金属省份已在抚平污染“伤疤”。

在长期研究环境治理的学者廖晓勇看来,在重金属污染治理史上,整村搬迁的治理模式非常少见,“基本上都是企业搬迁”。覆盖全省的重金属避难行动更加罕见。

厂中村前传

依然坚守在西坵村的刘成虎家,正对着新钢烧结厂不停冒白烟的两根烟囱。由于认为安置补偿太低,他成了西坵村目前唯一的钉子户。

西坵村在2011年被列入新余市重金属污染防治搬迁的第一批计划,刘之敏的夏家村则是2013年的第二批计划。

刘成虎家与厂区围墙相距不到十米。唯一通往外界的路,也是烧结厂运输车辆的必经之道,经年累月的煤灰、矿渣掺杂在大大小小的路面水洼中,油光发亮。

在新余当地,这两座村庄共享一个独特的称谓——厂中村。

村庄被高炉、矿渣、车间团团包围。村民们要上街,必须穿越工厂。每天,他们从钢铁厂进进出出,就在钢铁厂内生活,甚至不少人的耕地仍位于厂区内。

这是半个世纪之前留下的中国困局。

1958年国家提出“以钢为纲,全国跃进”的方针,全国迅速形成了全民炼钢高潮。当年11月5日,在新余一片刚刚收割完的稻田里,当地为两座炼钢高炉举行了一个简单而热闹的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8)


回复

2014-07-09

在江西多地,厂中村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痕迹:村庄被高炉、矿渣、车间团团包围,村民们要上街,必须穿越工厂。而以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名义,一场整村搬迁行动正在江西多地如p

回复

2014-02-18

每一座矿山在建设之初,就知道它的害处在那里!--装蛋!--当地政府又装孙子了!--呸!

回复

2014-02-18

国富山河碎!

回复

2014-02-17

赛维的污水处理有吗?水西该倒霉了

2013-07-01

袁河南岸廖家管理处10个自然村每年都有6-7位癌症发生,数字每年在不断的上升,问题就出在新钢的空气和新钢下游的水,早上一起床阳台就有一层在太阳光下冒着金星的黑铁灰。

回复

2014-02-17

新余的污染空气和水,下一个村是。。。

回复

2013-07-01

袁河南岸廖家管理处10个自然村每年都有6-7位癌症发生,数字每年在不断的上升,问题就出在新钢的空气和新钢下游的水,早上一起床阳台就有一层在太阳光下冒着金星的黑铁灰。

回复

2013-07-01

人的生命大于一切,这是贯穿在当权者执政理念的头等大事。令人不解的是:村庄被污染包围,群众生活在生命没有保障的环境。这一严重问题谁之错?地方政府的规划机关和环保机关在哪里?一个只顾经营者的利益而不顾百姓危安的决策,应该遭受时代的淘汰。

回复

2013-06-29

市场调节的弊端。三十年的改革如果换来通过吃子孙饭来换取一时安逸的话,这场改革应该值得反思。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根本原因在哪?西方走过的污染之路,中国难道避不开,为什么避不开?走计划经济发展之路来实现工业化的苏联和前中国污染程度如何?

回复

2013-06-28

全国乡村的模式吗?全国乡村的模式吗?全国乡村的模式吗?全国乡村的模式吗?全国乡村的模式吗?全国乡村的模式吗?全国乡村的模式吗?全国乡村的模式吗?全国乡村的模式吗?全国乡村的模式吗?全国乡村的模式吗?全国乡村的模式吗?全国乡村的模式吗?全国乡村的模式吗?全国乡村的模式吗?全国乡村的模式吗? 环境治理保护何在?出路何在?

回复

2013-06-28

全是临时工的临时政府,还有什么可指望的?

2013-06-28

不以民生为重的政府不是人民的政府,几十年来以牺牲环境和民生为代价的工业发展,弊大于利。几乎全国皆然,企业扩大了,鸡的屁上去了,经济似乎也发展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了,当地民生刁弊癌症多了,耕地被侵占农民家园没了,中央巨额搬迁费肥了地方政府,多了一批蛀虫,而村民为环境污染埋单离乡背井疾病也上身了......民以何堪?!

回复

2013-06-28

不以民生为重的政府不是人民的政府,几十年来以牺牲环境和民生为代价的工业发展,弊大于利。几乎全国皆然,企业扩大了,鸡的屁上去了,经济似乎也发展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了,当地民生刁弊癌症多了,耕地被侵占农民家园没了,中央巨额搬迁费肥了地方政府,多了一批蛀虫,而村民为环境污染埋单离乡背井疾病也上身了......民以何堪?!

回复

2013-06-28

什么时候了,还搞掩盖!信息公开吧,让大家充分了解,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

回复

2013-06-28

受害的总是老百姓

回复

2013-06-28

牺牲?

回复

2013-06-28

这种要钱不要命的发展观,造成可悲的后果。前人建厂,后人食恶果。

回复

2013-06-27

搬到我福建省永泰县这里除了旅游和农业没有任何重工业。

回复

2013-06-27

整个国家都是这乌七八糟的事情 快烂透了

回复

2013-06-27

厂中村成了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的痕迹————当年的计划经济诚然有其弊端。然就本文中的所述情形,要与计划经济时代挂起钩来说,又太牵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