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中部发展银行

渤海银行之后,武汉、郑州和长沙都在积极谋求设立中部发展银行。他们冀望中部发展银行能够花落自家,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更多血液,但监管层对地方政府的这一发展冲动却分外谨慎,担心行政权力对银行的介入使银行风险失控


    很少有人知道,刚满10年“行龄”、名不见经传的武汉市商业银行,正在成为一场金融争夺战的端口。
    “我们刚刚完成新一轮的增资扩股,正在为更名、跨区域发展做最后冲刺。”2月22日,武汉市商业银行办公室主任迟爱民对记者说。
    过去一年来,这家银行一直在低调地做一件事情:募集资金、增资扩股。最新的一轮增资扩股工作完成于去年12月,通过定向募集方式,武汉市商业银行向37家企业投资者募集股份15.50亿股,募集资金20亿元。募集后,资本充足率达到12.17%,超过了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武汉市商业银行的前身是武汉城市合作银行。此前,这家普通城市商业银行一直默默无闻、鲜有人关注,而它的命运转机,却伴随着这座城市的金融梦想,已悄然而至。


武汉“两牌并举”
    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为配合“两型社会”建设,武汉已经率先启动了“8+1”城市圈建设,即建设以武汉为中心,包括武汉周边100公里范围内8个城市的区域经济联合体,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此前,为争取“两型社会”的试点资格,郑州、武汉、长沙等国内多个城市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武汉和长沙胜出。
    “两型社会和城市圈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对地方政府而言,这项工程最缺的是钱,但对地方政府而言,也只有通过这项工程,才能为自己化到更多钱。”2月22日,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城市圈课题组首席专家伍新木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在他看来,两型社会和城市圈建设试点资格的背后,隐藏的是一张稀缺的银行牌照——中部发展银行。此前,外界已有预期,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配套措施,国家将批准设立一家中部发展银行。
    “武汉亟需要一家自己有话语权,立足武汉、面向全国融资的区域性发展银行。”3月4日,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融系主任叶永刚对记者说。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武汉市商业银行开始走进武汉官方的视野,并实现了其发展史上跳跃式的超常发展。2006年,武汉市财政局先是自掏腰包,对武汉市商业银行的巨额历史不良资产进行剥离处置。同时,在武汉市委书记苗圩等高层的直接过问下,成立了由武汉市副市长孙亚亲任组长、由武汉市金融办公室、武汉市财政局等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增资扩股领导小组。官方的设想是,争取在现有武汉市商业银行的基础上,通过短期内完成增资扩股、更名和省内扩张,最终以武汉市商业银行为雏形组建未来的中部发展银行。
    很快,武汉市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得以大幅度提升。截至2007年末,该行资产总额已达369.8亿元,资本充足率12.17%,核心资本充足率13.56%,不良贷款率则降至2.74%。
    “下一步就是改名和异地扩张。武汉银行、汉口银行、长江银行都可能是新名称。”叶永刚对记者说。
    不过,尽管武汉官方一直试图将武汉市商业银行作为冲击未来中部银行的前锋,然而却并不放心把“宝”都押在一处,而是在尝试“两牌并举”,用两条腿走路。即以渤海银行为样板,申请以武汉为总部成立中部发展银行,吸引有实力的境外投资者入股,直接另起炉灶,实现一步到位。“这是结合武汉市商业银行和武汉市自身实际,为增加胜算,采取的更为直接、快捷的步骤。”2月25日,武汉市金融办公室副主任吴恒跃对记者说。
    在吴恒跃看来,由于资本金偏小、贷款能力偏弱,股权分散、股东利益协调难,各城市地方利益差别大,异地扩张难,使得武汉市商业银行距离未来区域性银行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与其在协调这些难题上花费时间,还不如直接另起炉灶。这样,还能为武汉争取更多时间。
    据伍新木透露,这两套方案目前都在武汉市政府层面进行操作,最后将通过省政府向高层汇报,至于哪个方案最终胜出,最快在全国“两会”后有所明晰。
    湖北省银监局则对此一直三缄其口。“这样的事情,只有最高层能定。我没有得到任何消息。”2月22日,湖北省银监局合作处处长秦汉锋对记者说。


豫湘插足
    对金融牌照的渴求,并非武汉一家。
    2007年初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给河南省政府的一份建议中指出:郑州应积极向国家争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的试点,成立总部设在郑州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原发展银行。并认为,目前国内已有15个以上的城市提出要建设跨省域的区域金融中心,仅郑州市周边就有武汉、西安提出要建设跨省域的金融中心。“郑州在与周边城市的博弈中要么自身壮大,要么被边缘化,竞争态势相当严峻”。
    建议还认为,与郑州相比,武汉缺乏可以依托的中小城市,虽有“1+8”城市圈,但是,其周边中小城市群经济不够发达,难以对武汉提供有效的依托。而郑州周边的中原城市群经济实力已经超越武汉,对郑州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将提供有力支撑。
    而对于自己的“短板”,郑州也正在试图迎头赶上。
    为支持外资金融机构来郑州设点,郑州市设立了1亿元人民币的专项资金,规定凡入驻郑州的外资金融机构均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注册资本在10亿元以上、5亿-10亿元、1亿-5亿元的,分别给予1000万元、700万元和400万元人民币不等补助,并在购房、租房、营业税市级留成等方面给予大量优惠。
    与此同时,经济实力尚逊一筹的长沙也不甘心。虽然长沙当前的GDP只在2000亿元左右,外资银行落户长沙也只是刚刚突破零纪录,但是长沙仍然在加紧编制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规划,试图通过与外资合作成立以长沙为总部的中部发展银行。
    面对豫湘“插足”,武汉方面显得有些不以为然。“武汉的外资金融机构多达十多家,而中部其他城市基本还是为零。武汉当前的GDP已达3000亿元,财政收入、产业基础、科教实力、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交通地理优势等等均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一。”2月22日,湖北省社科院院长赵凌云对记者说。
    此外,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在鄂金融机构各项指标均刷新历史纪录,其中,银行业年末存款余额11211亿元、贷款余额7788亿元,实现利润128.6亿元;从资本市场融资112.73亿元;保险业务收入193.73亿元,赔付69.57亿元。
    同时,武汉正着手在三镇最繁华的汉口建设大道建设长2.8公里的金融集聚区,并在武昌金融总部集聚的中南路一带,完善和提高金融集聚区的建设。“现在,全市上下,甚至全省上下,从民间到官方,都已经把争取中部发展银行作为头等大事。武汉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彭丽敏在今年春节前夕更是为此冒着大雪登门问计。我相信,不管是客观条件还是主管努力,武汉已经走在了最前面。”2月22日,伍新木对记者说。
    伍新木的依据是:今年2月,时任武汉市代市长阮成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表示“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支持市商业银行更名、在市外设立分支机构,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汉拓展业务、设立机构”。
    51岁的阮成发眼下已是武汉市市长,之前,他曾担任湖北省主管金融的副省长。外界普遍认为,阮成发此时出任武汉市长,反映了武汉上下决心打赢这场争夺战的决心。


多重博弈
    2005年成立的渤海银行,一直是湘鄂豫各方争取设立中部银行的一个榜样。
    在天津成立的渤海银行,是国家为推动天津滨海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建设而设立的,注册资本金达50亿元人民币。其最大的单一股东为天津泰达,持股比例为25%。在天津家喻户晓的泰达集团,一直是由天津市政府直接控股的最大国有企业。“这是最近10年来中央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一家可以全国设点经营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从某种角度说,渤海银行是一家几乎不能被仿效的特例。”3月4日,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在他看来,金融牌照除非中央特批,地方政府几乎无权问津。
    与此同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分税制改革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推行,地方政府的财权已经大为受限。“分税制改革后地方税收减少,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垂直管理、地方分行权力被上收,地方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发言权丧失殆尽,结果是地方政府对区域银行控制权和对银行牌照的渴求愈发强了。”3月4日,武汉市金融办公室副主任吴恒跃对记者说。
    但矛盾和风险也由此而生。“地方政府在这些区域银行中一股独大,对银行的行政干预难以避免,造成银行风险极易失控,中央政府不得不严把银行牌照审批权。也正因如此,尽管武汉申请成立中部发展银行的呼声很高,但银行监管当局一直对其保持沉默。”3月4日,沈明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在此情况下,引入外资、寻求外部突破已成为当下各银行的普遍之策。不论是渤海银行,还是各城市商业银行,都把引入外资作为完善银行内部管理机制、制约地方政府行政干预、提升银行管治水平、防范银行风险的共同选择。比如对渤海银行而言,引入渣打银行19.99%的股权,不仅意味着引入了一流的资金,更意味着引入了一流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团队。
    “但是,单纯引进外资,而不寻求制度和体制层面的突破,中央和地方利益仍然难以有效平衡。”3月4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记者说。在他看来,逐步放开金融市场准入,减少政府持股,扩大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准入,加大金融市场化改革,从体制上理顺各方利益关系,才是最终解决之道。

 

 

■资料
发展金融中心热

上海金融中心
    今年上海的“两会”上,“金融中心”再次成为热议话题。上海除希望巩固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外,还希望未来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


北方金融中心
    今年1月举行的 “中美金融改革与创新峰会”上,天津重申了成为中国离岸金融中心的目标。天津从2006年开始提出要建设 “北方重要金融中心”,此后各种金融创新提案层出不穷。


东北金融中心
    辽宁省政府在 《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中强调,“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产业集聚,成为东北地区的金融中心。”


西部金融中心
    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都提出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口号,希望通过当地金融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上的压力。

 

责任编辑 夏英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