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电视节专题】“拿长沙话骂老外,但还得听老外的” 你以为中国不想原创节目吗?

2013年被电视圈称为模式引进节目的“井喷年”,全国各大电视台的引进节目将多达30档,这些节目不仅占据卫视周末黄金档,还将延展至日常时段,各卫视新节目几乎全部来自国外。但并不意味着买到了版权就能买到收视率。

责任编辑: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葛佳男 陈延舟 龙健

《美国偶像》曾是中国娱乐节目模仿的对象,如今也有了正式的中国版。2013年全国有30多档节目的版权都来自国外,但并不意味着买到了版权就能买到收视率。 (东方IC/图)

“我没见过外国专家长什么样,也没合作过。如果(合作),外国专家跟我们的意见不同,我就拿长沙话骂他,但还得听他的。”张一蓓穿着一身颇具民族特色的拖地长裙,坐在一群身着正装的嘉宾中说道。

张一蓓曾是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越策越开心》的制片人,只做过原创,没做过引进模式的节目。2013年6月12日,她却成了一场讨论“引进”的论坛上最受追捧的人。

“节目模式引进与原创·高层对话”论坛几乎是第16届上海电视节最火爆的论坛。来自各大电视台、专业节目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市场研究、咨询公司的高层和业务人员,把500人的会议厅塞得满满当当,走道两侧也挤满了人,有人站着听了近3小时的圆桌论坛。

2013年被电视圈称为模式引进节目的“井喷年”,全国各大电视台的引进节目将多达30档,这些节目不仅占据卫视周末黄金档,还将延展至日常时段,各卫视新节目几乎全部来自国外。

一度不为中国人所知的法国戛纳电视节电视片交易会,如今普遍是“中国人排队买版权”。“有的电视台排了一天,版权方也未必会见。”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杨文红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国好声音》火了之后,全国的电视台几乎都扑去了戛纳,感觉买版权就有收视率。”

参与论坛讨论的七位嘉宾,大部分是引进节目的“买方”代表:《中国好声音》、《我为歌狂》、《中国梦之声》、《年代秀》、《妈妈咪呀》……站在这些节目背后的版权方来自荷兰、英国、比利时和韩国。

张一蓓则代表“灿星制作”出席。2013年3月,张一蓓离开湖南卫视,成为星空华文国际传媒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星空旗下的灿星,以制作版权引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1)


kangoom
回复

kangoom

2013-06-24

这种垃圾综艺节目我是一个都没有看过,也不打算看,看这些不如多看看C9的外国纪录片和C4的远方的家。

回复

2013-06-24

请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有用的项目上。

回复

2013-06-24

炎炎夏日, 上班族还在苦逼繁琐工作吗。 学生还在忧心没事做吗 。 在家带孩子的妈妈还枯燥无味吗 。 找点事转点外筷吧。百度认证。有你想要的! 百度搜索: 少代斯耐 第一个就是~

回复

2013-06-23

不论是科学还是艺术,没有自由做保证是不会有多大空间的

回复

2013-06-23

引进外国节目也挺好的

回复

2013-06-23

引进外国节目也挺好的

回复

2013-06-23

引进外国节目也挺好的

回复

2013-06-23

我国有一个极其不好的影视审查部门,弄的电视制片人只有极小的活动空间,某审查部门还是天天禁这禁那,国人不敢放手创新,这是我国娱乐节目缺乏原创的根本原因。市场有其自身规律,国民想看很娱乐很脑残的节目,关你审查部门甚事?我如果当了领导,就把这个部门撤销。

回复

2013-06-22

为什么评论那么少

回复

2013-06-22

为什么评论那么少

回复

2013-06-22

中国慢了很多步,急躁的想夺取收视率,想做原创,却不给平台和空间,一味的舶来外国的节目模式。美国的THE VOICE. 也是购买版权,但是他们会在原有的节目基础上不断创新,第三季的爆灯偷人的环节就做得非常棒!让节目戏剧化,也更有悬念。中国的电视台是迫不及待的想得到结果,不在乎过程。同时也处在一个自娱自乐的阶段,电视台自己玩儿爽了、也高潮了,观众连前戏都没感受到,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