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做大学校长——台湾清华大学原校长刘炯朗访谈

大学就像是一个热水瓶,作为校长,唯一要做的就是提供非常好的环境,让学生跟学生、学生跟教授、教授跟教授互相激荡,让他们彼此学习、一起进步,自然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学。

责任编辑:史哲 实习生 吕欣

(向春/图)

刘炯朗满头银发,身材高大,谈起教育来,滔滔不绝。在南方周末的电视镜头前,他非常在意自己表述的精确性:“我在台湾做电台节目也是这样,要把每个字都说准确”。2005年起,他在台湾主持电台节目,将科学与人文融一炉而谈之,追捧者众。

刘先生是广东人,幼年时在澳门读书,后来考入当时的台南工学院电机系(成功大学),大学毕业后,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奖学金,赴美获得计算机硕士、博士。他有超过四十年的从教经历,曾执教麻省理工学院,担任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助理副校长。1998年,经台湾清华大学及教育机构甄选,出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刘先生文理皆精,所著科普书《一次读懂自然科学》、《一次读懂社会科学》,曾被马英九推荐为2011年台湾暑期青年阅读好书。

本期,我们请刘炯朗先生分享自己的通识教育理念,以及做台湾清华大学校长的一些具体经验。

培养“大美玉”,而非“小钻石”

企业能体会到,从我这里得到的不是很小很小的一块钻石,而是很大的一块已准备好但没有完全雕琢的美玉。

南方周末:你一直在提倡大学通识教育,不知道有没有意愿在大陆办一所高校,从体制上让这个理念落地?

刘炯朗:也许你期待我的回答是愿意或不愿意,并不是那么单纯。大学的教育跟高中的教育有非常密切的连贯性,我有意办一所高校,但办一所高中也同样有挑战性,同样有意义。

办一所高校,有很多项目要做,目前讨论最多的是通识教育。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大学教育跟职业教育、专才教育绑在一起。现在发现,当社会、经济环境、全球化的动力把我们往前推时,大学教育就必须跳出狭窄的视野,培养的学生可以做领导人,是一个有学问、有道德、有用的人,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做出贡献。

我们希望学生有创新能力,有领导能力,有口才,有聆听的习惯,有幽默感。怎样做?就是三个字,多读书,读很多有用、有趣的书。这就跳出了专业范畴,通识教育扮演这个角色。

通识教育不是跟专业教育背道而驰,不是互相争夺资源、地盘,而是相辅相成。千万不要把通识教育看成点缀的功课。

大学教育是通才教育,有两个层次,一是除了专业,还要学很多不同的东西,二是对自己的专业有非常广的背景和基础,深入的专业研究可以在硕士班、博士班里继续往前走。

南方周末:具体落地要体制保证。比如,北大有元培计划,中大有博雅学院,武大也有实验班。有的不尽如人意,如北大元培,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有很大张力。低年级选很多课,三四年级分流,融入其他专业,会出现不衔接。这要整个学校的力量重新设计课程,需要校长的主动性,一个院系的力量往往不够。你会怎样设计?

刘炯朗:专业跟通识齐头并进,也许目前碰到最大的问题是通识教育拿去了专业教育若干时间,学生专业训练不够,将来不能马上帮企业做他们期待的事。

其实,在本科,专业训练也应是通才训练,是基础训练。我学资讯科学,里面有很多专业领域,但最重要的是在本科时段,给他们打好非常广的基础,这样他们毕业后到企业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要求。有位非常有名的教授跟一个企业老板讲,假如您要的是今天报到明天就能帮您从事生产设计的人,这肯定是一个十年后你不要的人。

我也希望企业能体会到这个理论,他们希望从我这里得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3)


回复

2015-01-28

可以断言,像刘先生这样的学者和教育家在大陆是绝对做不了大学校长的。

回复

2015-01-08

不看不知道,原来台湾也有清华大学。

Aloha1105
回复

Aloha1105

2013-06-21

看看钟祥,知道中国的大学

回复

2013-06-18

不知道台湾的国民党或者民进党是如何领导台湾的大学的?无论是杨振宁还是李政道、李远哲几乎都是民国时期所培养的还无一例外都在西方学习过。

回复

2013-06-18

大学确实热水瓶!好热好热睡不着!校长只会说 心静自然凉。。而且保温到10月! 武汉真可怕。。

回复

2013-06-17

高考是根指挥棒,指挥棒不改,中国素质教育也无望,大学里培养大师也培不成。强烈呼吁中国降低高考难度,只考察知识基本面。试想高考分数大部分学生都是700分,逼使高校招生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动手能力等等,向国际接轨。如此学生的素质教育真正能够实现,中国的大师肯定能培养出来

回复

2013-06-17

留美博士台湾清华大学校长说:高考应存在,保障社会公平;高考题目不能太难,最好的学生拿满分,不错的学生得90分。高考太难学生就会成学习机器,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我们国家教育最好的时代是何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陈景润李四光都是那时读的高中。

回复

2013-06-16

1

回复

2013-06-16

我们希望学生有创新能力,有领导能力,有口才,有聆听的习惯,有幽默感。怎样做?就是三个字,多读书,读很多有用、有趣的书。这就跳出了专业范畴,通识教育扮演这个角色。

回复

2013-06-16

大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识和独立之人格。

回复

2013-06-16

原来台湾也有清华大学。

回复

2013-06-16

价值观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上面的。。。当我们走出校门时,理想或许会被现实打败,但是这并不是给我们不上进,不努力的理由!

回复

2013-06-15

有几个企业家能够有这样的眼光呢?他们恨不得把毕业生马上招进去就产生大效益

回复

2013-06-15

好喜欢这句:企业能体会到,从我这里得到的不是很小很小的一块钻石,而是很大的一块已准备好但没有完全雕琢的美玉。

回复

2013-06-15

企业能体会到,从我这里得到的不是很小很小的一块钻石,而是很大的一块已准备好但没有完全雕琢的美玉。

回复

2013-06-15

太空洞了,这样访谈有何意义?

回复

2013-06-15

大学不读书干什么?爱读书是一种修养,更应是作学生的本分

回复

2013-06-15

我如何做大学校长——台湾清华大学原校长刘炯朗访谈.

回复

2013-06-15

呵呵

回复

2013-06-14

我们希望学生有创新能力,有领导能力,有口才,有聆听的习惯,有幽默感。怎样做?就是三个字,多读书,读很多有用、有趣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