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评论】那烂陀重生的启示

始于一千五百年前的那烂陀寺,2014年初步重建后将首次招生。印度复办那烂陀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靠什么来复兴文明?首先要做的,是让源远流长的私学传统重放光芒。最容易激活的组织资源,就是绵延千年的各地知名书院,这些书院不应再空宅独守,沦为孤单的旅游景点。

责任编辑:史哲 戴志勇 蔡军剑

在这个传统节日,就让我们来说说传统。端午节前夕的新闻说,始于一千五百年前的那烂陀寺,2014年初步重建后将首次招生。它是玄奘西天取经时曾攻读佛学的地方,八百年前毁于突厥人之手。如今,在印度、日本、中国、新加坡等十六个亚洲国家的财务支持下,由诺奖得主阿玛蒂亚·森带领,那烂陀,将重新成为“知识的给予者”。

为什么要原址重建?因为它在佛祖释迦牟尼悟道之地菩提伽耶附近,曾是印度佛学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那烂陀寺虽然被毁八百年,后人依然可以清晰地听见文明的呼吸,感知觉悟的光明。

这就是传统的无形力量,是可以被不断激活的意义源泉。它拢聚对此依然心怀敬慕的爱智者,直接切入现代人的思想场,进而渗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重建古老的文明之地,归根结蒂,是要在忧思不断的现代处境下,探索该文明的核心智慧,使其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3)


回复

2014-09-16

那烂陀重生的启示

回复

2013-06-21

真理不再控制下生长。

回复

2013-06-20

没有强盛的民间,绝对没有强盛的国家!

回复

2013-06-18

不错不错,国家在进步

回复

2013-06-18

不错不错,国家在进步

回复

2013-06-17

很喜欢这篇方舟评论

回复

2013-06-16

与其说维护,不如说是对传统文化认同的一种表达。如今跟风的国学热一类,狂徒兴风做事却不知所云,此乃真正的伪复古。书院的历史名人是传统文化中各家的代表人物,更多程度上是信仰的象征。印度人信奉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精神性的传承与虔诚。谁叫这是一个信仰缺失的当代中国!

回复

2013-06-16

很难讲什么是传统,什么是现代。像日本,和服与水手服都是传统服装,可是和服是由古代中国的服装演变过来的,水手服是英国海军带过来的。没必要刻意去维护什么传统,真正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必定会被老百姓接受,哪怕官方不刻意去保护老百姓也会自发地传承下去。

回复

2013-06-15

那烂陀寺曾是印度佛学中心,不过好像现在印度人信的是印度教而不是佛教,呵呵。

回复

2013-06-15

中华大地学校众多,却无一所有自由精神的“书院”,此中国所以不昌也。

回复

2013-06-15

今人尚空谈,如果你能解决里面涉及的经济利益,各个名师之间名声轻重,优劣,真假,如何辨别。我可能反对你的方法,但是我会佩服你 如此文章,也就是看看罢了 另外,中国没有分科治学的传统 分科治学是亚里士多德开创的 中国更习惯于融会贯通

回复

2013-06-14

那烂陀寺? 名字有点重口味~~

我是?
回复

我是?

2013-06-14

“薪尽火传,今天的我们,已经难以想象不让传统精义在场的现代化,恰如,我们也已难以想象拒绝宪法之治等基本现代原则的伪复古”。让我印象深刻的贵报另一篇社论《更传统,更现代》表达的想也是同样的意思。我一直以为身处传统处境的人们(这里所谓的传统处境是指无启蒙,无现代的意思)乃是完全被这个时代所忽略了的,也就是不重要的,这篇文章让我感动。当现代开始与传统积极对话的时候,传统又还有什么理由拒绝乃至抵制现代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