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衰败:一个神话?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对所谓道德滑坡或者道德崩溃的担心。但是,所谓古代道德高尚,此后道德不断衰退的说法,也许不过是人们因为对现状不满,把古代理想化的结果。

责任编辑:刘小磊

法国画家托马斯·库蒂尔所绘的《衰落时期的罗马帝国》。 (南方周末资料图)

所谓古代道德高尚,此后道德不断衰退的说法,也许不过是人们因为对现状不满,把古代理想化的结果。

道德滑坡似乎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流行词。不少文章都在质问,当今中国道德滑坡严重,表现为正义得不到伸张,助人者蒙冤赔偿;路见伤者担心惹火上身,只能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影响最大的莫过于2011年10月的小悦悦事件)。这些表述给人的感觉,是整个中国社会道德体系彻底崩溃。对于中国这个号称有着数千年文明史,而且一直强调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古老文明国家而言,大有末日将临的味道。仿佛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除了教会人们发财赚钱,所有传统道德都被弃之不顾,社会道德不是滑坡,简直是彻底破产了。

不过,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对所谓道德滑坡或者道德崩溃的担心。笔者不了解中国历史,对从古代以来流传到今天的传统道德,也不甚了然(实际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语境中探讨传统道德时,它们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恐怕也很少有完全一致的意见),但因为多年教授希腊罗马的历史,对古代人谈论的道德滑坡略有认识,这里写出来,虽不免因属于完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有隔靴搔痒之感,也许多少能有点启发。

修昔底德开创先例

就目前的文献而论,较早谈及道德滑坡问题的,是雅典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作为经历了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代和伯罗奔尼撒战争的雅典爱国者,修昔底德对雅典人的“道德滑坡”,感同身受。由于古代雅典要求于公民的道德,主要是对国家的忠诚和贡献,因此,修昔底德有关雅典人道德的评价,主要也是从国家层面着眼。批评的主要对象,则是伯里克利之后的雅典政治家。抨击的主要理由,则是伯里克利一心为公,从不贪腐,能够领导人民。用修昔底德自己的话说,是伯里克利在领导人民,而不是人民在领导他。而在他之后的那些政治家,因为能力和道德的限制,相互争权夺利,争相讨好人民,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以至于在战争中犯了大量错误,最后在战争中惨遭失败。雅典不但损失了大量人力物力与帝国,连独立都不保。

修昔底德开创的先例,在公元前4世纪雅典的演说家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相对于公元前5世纪而言,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既缺乏雄厚的资金,也缺乏强大的军队,在战场上和外交上似乎屡屡碰壁,先受制于斯巴达,后为波斯操纵,最后被马其顿战败。于是,政治家们和思想家们都忙于讨论雅典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其中的不少人,如伊索克拉底、德摩斯梯尼等,再度把眼光转向道德。

对伊索克拉底而言,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强大,源自那时实行所谓先祖的民主,先祖民主的典型表现,就是政治家们道德高尚,一心为国。甚至政治家们之间的争斗,都有利于国家。而公元前4世纪的政治家们,每个人都想着自己的荷包,想着如何从国家和富人那里捞取钱财和官职。德摩斯梯尼谴责的,则是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人敏于行动,积极为国尽忠,而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人,只会在公民大会上坐而论道,却缺乏行动的精神,坐视马其顿一天天强大,终于丧失了宝贵的自由。

罗马人的道德“滑坡”

无独有偶,当罗马共和国进入最后一代100年时,罗马人也开始讨论他们的道德问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夏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