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吸走了谁的金
6月3日,在上海举行的“外滩国际金融峰会”上,交通银行新任董事长牛锡明的发言,再次引发银行业暴利的热议。银行扩张日益脱离实体经济的现象越来越受关注,人们抱怨,不受制约的银行膨胀赚取了暴利,更带来严重的负外部性,最终受损的将是经济的长远增长和社会福利。
责任编辑:舒眉 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张明萌 石晓霞
2000家上市公司的一半利润被银行拿走了。
银行扩张日益脱离实体经济的现象越来越受关注,人们抱怨,不受制约的银行膨胀赚取了暴利,更带来严重的负外部性,最终受损的将是经济的长远增长和社会福利。
2013年6月3日,在上海举行的“外滩国际金融峰会”上,交通银行新任董事长牛锡明的发言,再次引发银行业暴利的热议。
在这天的论坛上,民营企业家郭广昌大胆向在场的金融家们提问:我们老是觉得为什么银行把那么多钱都赚走了,好像2000家上市公司,一半利润是10家银行拿走了,这样拿下去,我们制造业怎么办,还能拿多久?
资产大放水
赚钱动力强,风险控制弱。
对这个尖锐的问题,牛锡明没有回避,他直截了当地指出了银行业暴利的原因——资产膨胀太厉害。
牛锡明,现在金融业的盈利水平确实比较高,在整个上市公司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共有一万多亿的盈利。但他认为,银行盈利这样高,主要还是这几年银行资产膨胀得太厉害。
牛锡明解释,中国银行业2002年资产只有20万亿,2012年年底突破了100万亿,这么短的时间之内金融资产大幅度膨胀,这是银行利润最重要的来源,利润主要是资产膨胀型的利润。
事实上,牛锡明记忆中的数据已略为保守。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为138万亿元,2012年底为131万亿元,而2008年底资产规模不足62.4万亿元,四年增幅约为70万亿元;再看美联储公布的数据,2012年底,美国银行业资产为13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3万亿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谢小跳
一切的一切都是体制的问题,银行为什么不顾及风险的赚钱,银行赚钱了,银行体制内的人员福利、奖金自然水涨船高,赚钱了(特别是准官僚的管理层)。至于风险,自然有银行本身、资产管理公司、国家担着,最后落到谁的头上,没机会进入体制分一杯羹的老百姓。不仅仅是银行,所有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莫不如此。这种社会、政治体制不改变,一切改革都是放屁。 如今的经济困境是财富创造者长期分不到财富,没有创造的积极性了,经济自然不行。另一方面官僚和有官僚背景的体制内阶层通过各种手段的盘剥却与日俱增。当下的经济困境只是这种矛盾不可调和的表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