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奶粉:失落十年

对国内奶粉行业来说,“大头娃娃”事件客观上促使行业第一次洗牌。真正的危机是几次奶粉事件后,消费者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不断加强,任何负面信息都会引发全行业的动荡。“十年来,中国奶粉行业经历了一场轮回。”

责任编辑:曹海东 助理编辑 袁端端

一罐900克的婴幼儿奶粉,让中国奶粉行业在过去十年内跌宕起伏,引来3亿人的关注目光,甚至摆到了最高决策层的讨论桌案上。中国奶粉业为什么会走弯路,哪些是行业真问题?内忧外患的中国奶粉业的出路又在哪里?我们遍访行业权威人士,厘清共识,试图梳理出中国奶粉的现状与未来。

(何籽/图)

十年间,中国奶粉行业在内外交困中,丧失了做大做强,树立品牌的机会,不过也正因为一次次奶粉危机事件,推动了中国食品安全制度的改革。

“中国宝宝一张口, 全世界孩子都喊饿”

她们是“奶粉达人”——选购各种奶粉让宝宝分别尝试,比如吃完A排泄出来的是绿色的粪便,吃完B排泄的是黄色的粪便,做好记录。再把奶粉罐背后的营养元素表整理成EXCEL表格相互对照,最终咨询营养师的建议。

她们是“拖粉团”——周末,旅行社汇集广东各地的妈妈,开车到香港,逐个在屈臣氏、万宁等大超市扫货。“一旦拖粉团经过,整个超市的奶粉货架都空空荡荡。”

她们是“背奶妈妈”——在奶粉限购新形势下,年轻的妈妈们放弃奶粉,利用工作间隙存储母乳,晚上背回家给宝宝当第二天的“口粮”。

如果不是一罐900克的奶粉,年轻的中国妈妈不会有这么疯狂的举动。十年前,刚创办“广州妈妈网”的刘颖不会想到中国人奶粉消费观念会因一系列奶粉事件彻底改变,也不会想到奶粉会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核心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夏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