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信息化防控 苏州警方告别“GDP崇拜”
苏州市公安局队伍建设处处长周洁说,以前考核主要看破了多少案、抓了多少人,数字很光鲜,自我感觉不错,上级考核排名也靠前,但老百姓却不买账。2009年,苏州市公安局推行“四做”。上级机关不再给社区民警下达破案指标,让他们有警力、有时间去做基础性的社会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李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苏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大厅。有参观者惊叹:“屏幕比飞船发射指挥中心那个还要大吧?”(请作者与本报联系)
路面通常有四支力量,一是便衣,二是派出所24小时巡逻警力,三是社区警力,四是跨区域巡逻警力。
2012年,苏州市公安系统采集的信息数据总量累计65亿条,平均每天增加700余万条。
以前考核主要看破了多少案、抓了多少人,数字很光鲜,自我感觉不错,上级考核排名也靠前,但老百姓却不买账。
“每一辆车都会被抓拍”
一辆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会被电子警察“抓住”多少次?
在苏州昆山,答案是:在城区公路上,车辆每行驶3公里,至少要被抓拍到2次;离开昆山城区,出城道路上,每辆车至少要被抓拍到一次。
“我们把所有的红绿灯、电子警察抓拍,全部改建成卡口式电子警察,不是仅仅抓拍违章行为,而是每一辆车都会被拍。”昆山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技术防范科陆科长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仅仅是抓拍,还不包括高清的监控摄像头。”
这些红绿灯、电子警察,还有高清摄像头就构成了苏州的立体防控网。建起了一个覆盖整个城乡的信息化防控网络,苏州警方用了十年时间。
在基层派出所,民警借助“派出所警务工作平台”,一次上门即可完成多警种下派的信息采集任务;借助GPS、3G无线网络等技术,每一辆出租车的行驶轨迹都可以事后追溯;密布城乡的近30万个社会视频监控探头,集车辆检测、号牌识别、自动比对、报警显示等功能于一体,可以对人、车等要素实现全天候、动态化监控。
2013年5月31日至6月1日,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在苏州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孟建柱说,苏州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示范区,也是平安建设的示范区。
数据显示,苏州以江苏省13%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之耘
ljgc0322
“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拍鬼敲门”,要是全国各地都按照这种有罪推断的原则来破案,哪轮到苏州排前列,杭州的女.神探早就让“下有苏杭”变成“下有杭苏”了!其实说极端一点,请问你愿意公安机关把摄像头放在你的床头吗,浴室呢?如果你愿意的话,就当我前面的话是放臭气!建议您好好了解自由和法治这些理念。其实说真那句,公安局(公权力)和个人人身安全就像广电总局和电视剧的关系一样。电视剧烂根本原因是因为有广电总局这个部门存在,但是他们自己反倒是觉得是自己管得不够,自己权力不够所以电视剧才烂(真替那些编剧和导演可怜啊)!我无意将您与那班不成材的比,如果冒犯到您了,先在这里真心地向您道歉!
我完全认可这样的做法,至于说DNA和指纹,完全应该采集进公共资源库里,“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对于个人来说并没有牺牲什么,换来的是整体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