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沉疴

已造成120人遇难的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火灾事故,是一场令从业人士、业内专家都感到意外的爆炸。液氨泄漏在我国并非少见。但这种浓度0.266%时就可能致死的危险化学品,为何在达到15%的爆炸浓度临界点时,还没有察觉?一份最基础的危险化学品名录,为何迟迟不能修订?

责任编辑:何海宁 实习生 苏桐 杨宝宝 赵良美

一辆液氨运输车停放在宝源丰公司被烧毁的厂房旁,像液氨这样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困难重重。 (CFP/图)

一种案牍规定详尽的危险化学品,为何会夺走120条生命?一种浓度0.266%时就可能致死的危险化学品,为何在达到15%的爆炸浓度临界点时,还没有察觉?一份最基础的危险化学品名录,为何迟迟不能修订?

这是一场令从业人士、业内专家都感到意外的爆炸。

2013年6月3日凌晨6时6分,从吉林省德惠市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传出的爆炸声,已经震惊全国。截至发稿时,有120人罹难。

液氨泄漏在我国并非少见。在两个月前,四川省眉山市一食品厂冻库就发生液氨泄漏,造成4人死亡。时间再往前推半年,山东德州、浙江舟山、湖北洪湖等地都曾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然而,从泄漏到足以发生爆炸,其间毫无察觉,这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到了爆炸浓度时,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了。”祝金安说。这名从事液氨系统安装二十多年的工程师提供的材料显示,当氨的浓度达到0.184%时,足以令无防护人员“强烈咳嗽,半小时可致命”,达到0.266%时则“有死亡危险”。而氨气爆炸的浓度需要在15%以上,才会遇明火爆炸。

这期间从察觉、报警、疏散等环节,都令人费解。

具体事故原因,目前官方还没有确切说法。但在此次事故背后,我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沉疴已久。

无微不至的规定

氨属于国家重点监控的危险化学品。安监部门对危险化学品实行使用许可证制度。不过,“根据《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3)


132****3749
回复

132****3749

2019-03-23

吉林,天津,深圳……一起起的,希望有人从这个角度总结下。

回复

2013-06-12

看规章制度,企业拿他们当机器,而不是人,他们只是肉身的机器,企业只需要他们一双手。

回复

2013-06-11

此类新闻,真正是层出不穷,不知何时可休?

freehawk
回复

freehawk

2013-06-10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舉國通病

回复

2013-06-10

人不去掉几个,说明事情还不严重,所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回复

2013-06-10

xianfa都是摆设,更何况什么化学品管理规定呢,废纸一张。

回复

2013-06-10

有宪法管什么用?更何况什么化学品管理规定呢,废纸一张。

回复

2013-06-10

有宪法管什么用?更何况什么化学品管理规定呢,废纸一张。

回复

2013-06-10

政府部门和相关的事业单位,就是要权,要收钱,但不承担责任,不干实事。

回复

2013-06-10

立法时讲法治 执行时讲政治

鹏往高飞_不止步
回复

鹏往高飞_不止步

2013-06-09

企业管理层、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监管部门只是形式上控制,对企业提升安全管理的引导和指导不到位,整个安全生产行业缺少专业的人才,安全管理形式化太严重。我们的安全只是一张张纸上的规定,缺少具体过程上的执行细节。

回复

2013-06-07

其实出事故的企业对该做什么心知肚明,但它就是不做。企业领导在干什么?管领导的监管者又到哪里去了?无数次的事故,用麻木已经不能形容我们的反映了。走了的人安息吧,你们又白死了!

回复

2013-06-06

吃拿卡要强,敬忠职守无。鉴定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