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川西的一个镇 白鹿镇
采访时间:1998年12月18~21日
从成都到彭州,是一小时的车程,从彭州到白鹿镇,又是一小时的车程。
200米的街道,对于这个在乡村公路尽头的山里小镇来说,已经足够。这是个由农业村与原来的小镇搬迁后结合起来的新小镇,又是个乡政府所在地,白鹿乡人口108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0人。镇上除了非农业人口居民外,还有原金桥村一组的部分农业人口约200人。一
易延容,白鹿镇唯一的邮政代办员,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守着全镇唯一的邮箱,然后等着。几乎都是在下午,从彭州来回各乡的邮车会送来大约三十多份当天的报纸、三十多封信件,然后带走大约二十来封信件。由于只是代办点,小镇没有自己的邮戳。
这几天全镇人的话题突然有了一个集中点,因为彭州正在进行福利抽奖,镇上流传着本镇曾经有人抽到了12万元奖金的故事。12月20日,星期天,彭州抽奖的第一天,从白鹿镇开到彭州的长途客车比平时多了五成,而且每一趟都挤得满满当当。在尔后的几天里,人们见面的第一声,便是询问有关抽奖的消息。
杂货铺的朱老板是看惯了这一切的,他不太在乎。每天早上八点,第一趟去彭州的车出发时,他搬开位于十字路口的商店的二十来块门板,开始营业。这几天最好卖的是紫色的棉鞋,在镇上的妇女中很流行,当然,妇女中还流行深色紧身裤,但朱老板这里没得卖。晚上五点半,最后一趟到白鹿的客车到达时,朱老板排出门板收档,这时,街上行人稀少,只有两三个水果摊档还在支撑。八点后,街上一片漆黑。
这是朱老板列出的最好卖的商品:棉鞋,安岳制鞋厂,13元;胶鞋,3537、3539军服厂生产,12元;上海东亨衬衣,盒装,30~40元;皂角洗发水,15元;8种牙膏中,冷酸灵牙膏,2·50~2·80元,中华牙膏,3元;牛头电池,1·50元;8种香皂中,舒肤佳,4元,力士,4元;6种雪花膏中,宝宝霜雪花膏,成都产,1·50元,大瓶装奶液,5毛一两;英雄毛巾,成都产,5元一条;胶壳热水瓶,15~16元;帆布背包,10多元。
朱老板有5个柜台,每月有6000~7000元的营业额,算是不小的铺子了。但镇上最大的仍是街对面供销社的商店,约50多个柜台,日常所见只有五六个营业员,生意清淡。但镇上人说,他们还是最信任供销社商店的东西。
全镇200多米的街上共有133个铺子,多为饮食与杂货铺,平时大概只有一半店铺开张,逢场的时候才会全部开张。白鹿镇逢单日赶场,以12月19日为例,从乡卫生院到天主教堂约200米的街上,除了原来有铺面的商店,共有以下摊档:肉档,11个;日用品摊档,45个;修补处,4个;药铺,2个;烟草摊,5个;水果摊,17个;农具摊,2个;食品与农产品摊档,49个;书摊,3个;手镯打银摊,1个。
在同样的地方——兴龙旅馆门口,差不多同样的时间段,非赶场日的12月20日11点55分到12点25分,通过的人流量为154人,卡车流量13辆,客车流量6辆。而在赶场日的12月21日的12点半到1点,人流量为735人,卡车流量13辆,客车流量为2辆。从对比中可以看出场子的兴旺情况以及平时街道的冷清。
一个一般的小摊档每个月要上交给白鹿镇15元钱,而它一天的营业额在50元至100元左右。事实上,大部分小商品是从成都火车站附近的一些大批发市场上得来,摊主获得的只是地区间那点微薄的差价。
从场子上农具摊档的稀少与农产品摊档的繁多可以看出当地耕地的稀有。但整个百鹿乡的森林覆盖率为95%。一般来说,除了土豆、玉米、萝卜等是当地特产外,大米、白菜等主要由“底下”供给——“底下”是处于公路尽头的白鹿镇居民对靠近彭州的通公路的那些地方如新兴镇、通济镇的称呼。
镇上没有固定的蔬菜市场,居民日用蔬菜都是从场子上购买。在饮食方面,当地人最为骄傲的是他们吃的猪肉,当地人吃的猪肉都是由当地山里人用玉米饲养,小镇上的另一个小杂货铺的老板娘说,这种猪肉,“底下”的猪肉没法比,吃起来香。镇上有一个定点屠宰场。在场子上,当地的猪肉卖到5~5·50元一斤。以下是一些日用生活品的价格:油,4·20~4·40元一斤;由山里人饲养的土鸡蛋,6元一斤;饲养厂鸡蛋,4~4·50元一斤;白菜,0·20元一斤;萝卜,0·10元一斤;土豆,0·40~0·50元一斤;大米,1·00~1·40元一斤。另外的生活用品中,水是由乡里组织从山里面接下来的泉水,再通往各家的水龙头,水费5元一吨;因为当地冬天较为寒冷,家庭用煤量大,但当地又多产煤,煤约300元一吨,一个家庭一个冬天约用煤半吨左右;另外,当地的电力由附近的几个电厂供给,但比较昂贵,每度电0·90元。
镇上共有四个旅馆,约60张床位,冬天一般不供暖,如果需要取暖,可以用电炉,但每个房间每晚加收10元,而每个床位一晚也就10元。
按照旅馆老板的说法,镇上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的基本花费需要300元。与附近的小镇相比,这是比较高的。二
“稳定压倒一切。”
这是白鹿镇附近一个小煤窑入口处的标语。小煤窑是白鹿乡的支柱产业,全乡共有近20个小煤窑,据称多为集体所有,全乡剩余劳动力基本上都转到了小煤窑上面。全乡每年产煤30万吨。
老杨是煤窑里的老工人了,他每月能拿到近千元的工资。老杨有一辆五吨卡车,由女婿经营,主要是运煤,每月可挣五千元,但投资一辆卡车需要十几万。尽管如此,镇上还是有20多辆卡车经营运煤业,另外还有5辆小轿车,车主多为小煤窑的经营者。但据说今年的煤业不太好做了,有些甚至亏本。镇上的人说,各行各业都比不上去年。
尽管也有了去打工的人,但进来打工的人也不少,从乐至、资中、资阳、三台等一些比较贫穷的地方来的农民在白鹿从事挖煤业。
白鹿的另一特产是药材黄连,今年最好的时节每斤可卖到40元,有些人家因此一年可收入好几万,最多的达到40万。这些都是镇上的人所羡慕的。
街上的人说起历史,说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很早的时候便喜欢来到这里避暑,法国人甚至在这里建了两个神学院,尽管一个已被拆掉后建了一所中学,另一个也已荒芜,但天主教信仰还是留了下来。镇上新建有一个小教堂,牌坊还是年内由信徒筹集了几万元建成,每到星期天,便有附近的人来做礼拜,用四川话唱赞美诗的人塞满可容纳三百人的教堂。12月20日,天气阴冷,教堂的风琴声与歌声却提醒人们他们正在准备平安夜弥撒。全乡大概有一千名天主信徒。
教堂临街的地方开了个药店,这是镇上四个药店之一。镇上有个三层楼的卫生院,卫生院有20多名职工,5个诊室,一个急诊室,可做B超、理疗、心电图、放射检查。另外,一个妇科手术室,一个外科手术室,12个床位,住院的病人们多自带炊具,在病房里炒菜做饭,三楼的住院部辣味刺鼻。
医院的对面有家电器店,是全镇最大的一家,店里摆放着一些卫星天线,老板解玉发说,这是乡广播站放在这里寄卖的,每个1400元,每月可售出15台,多为山里人所购,因为深山里收不到电视。镇上的居民用的多是彭州市的有线电视网,可收到25个频道。因为收不到手机信号,镇上正在修建139差转台,但镇上却可以收到成都的188台与126台的传呼信号。
镇上几乎家家都有VCD机。小解说,店里最好卖的就是VCD机,价格在四五百元钱的那种,成都产的。小解的店里共有12种VCD品牌。但小解说,小镇上的VCD碟不多,看来看去都是些武打片,他们反而不看了。他们又开始着迷于打牌,喝散装玉米酒,本乡产的,特便宜。
电器店不远处新开了家啤酒乐园,共有七台啤酒机,是外地人开的,据说是在外地混不下去了,因为有人查封。啤酒乐园这几天把全镇上的五六家茶馆全打败了,小小的近三十平方的屋子里有近百人在投注。
这都是白天的热闹事。到了夜晚,只有几家店子亮着灯,茶室里零零落落的有人在灯光下打麻将。镇上的理发室晚上是不开的,因为没有人想到在“洗剪吹3元”后再去搞点别的勾当。生意最好的可能是那个只有两个房间四个位置共约七平方米的迷你澡堂了,老板在楼顶上用大煤炉煮水,开水通过水管流到楼下的四个水洒上,穿着皮夹克的老板不停地把手伸到大锅里,然后大声地问楼下正在水汽里的客人:“烫不烫?”每人每次一元,时间不限。
走在夜晚的200米长的街上,有两家夜总会的小霓虹灯倒是忽明忽暗。街上人说,以前是有很多人经营夜总会的,但这个行业就没兴起来,因为本地人是不去这些场所的,因为里面有小姐。乡里的文化站倒也可以唱卡拉OK,但叫做“音乐茶座”,5毛钱一首歌,或者5块钱一杯茶然后唱一晚,但总是生意冷清,只有老板的几个家属在里面日唱夜唱,这几天流行的是唱李娜的《青藏高原》。镇上人说,这里流行的还是前两年的歌,不知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