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白鹿镇
采访时间:2003年12月15日-17日
12月15日,星期一,上午10点30分,白鹿镇逢单赶场的日子。 正是人多车挤的时候,却不嘈杂,惟一的一条主街道两旁驻扎了很多卖菜的小贩,摊主也不吆喝,只抄了两只手在胸前,气定神闲地望着路过的行人。肉档很多,都是猪肉,用黑色的铁钩挂了,一块块大小不一地晾在木架上。
5年前,白鹿镇的猪肉绝少注水,现在不同了,据镇政府食堂的厨师说,那些肉档里只有两家是正宗的,“其他的你可别买!”
苏崇能仍然在镇中心十字街头卖面条,价格依然是1.5元一碗。对面杂货铺卖的棉鞋前几年价格基本稳定在13-28元一双,今年略降,稍好一点的只卖12元。
易延容的邮政代办点原本紧靠着镇信用社,可如今那里已经挂上了“宏大影碟图书行”的招牌。
寻了半天找不到她,便拉住一个人问,他扭头一指,只见一个女子怀里抱着一封EMS特快,不紧不慢地从镇政府门口踱下来,正是易延容。
往年的红色风衣换成了墨绿色,脸颊还是丰满,挂着常见的微笑,头发盘了一个髻,下身穿了一条灰白相间的花格子直筒裤。
易延容的邮政代办点今年搬家了,搬到了镇政府院内的一间小房子里,只有一张陈旧的办公桌,一个书柜,看起来也年代久远。
镇党委副书记周德顺解释说,原邮政代办点的房子产权归镇政府,邮政新兴镇支局在白鹿设的这个代办点属于有偿使用,但多年来没有交过房租,因此镇政府今年就把房子出租给了镇上的个体户。但邮政支局的官员还是不愿意另租场地,“他们说,如果镇上不解决,就把这个点停了”,镇政府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好弄了这间房子。
易延容显然对新办公室不太满意,“破破烂烂的,没有原来的体面。”
今年中央大力整顿报刊市场,坚决制止报纸乱摊派,易延容的“任务”相对于往年减轻了不少,目前上级有明确征定要求的报刊有四份,分别是人民日报(15份)、求是杂志(3份)、四川日报(27份)和四川农民日报(34份),由于有镇政府的协助,很快就完成了。支局给她的个人征订指标是:参考消息(8份),半月谈公开版(1份)、健康文摘(2份),也基本完成,可这些报刊的征订费用算下来也有近1万元。
此外,她还要负责销售20份贺年卡(每份1.2元)。
每年岁末,是易延容最忙的时候,到了12月下旬,也已接近尾声了。
黄昏,成都也是白鹿镇每年冬季最为常见的天气,多雾而阴冷。
易延容坐在二嫂开的理发店里和几个邻居围在火炉边取暖,一个中年女人说,自从去年易学了美容后,她的穿着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
她笑着不说话。问起婚事,她也是笑而不答。
后街的房屋街道还是那样干净,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那些早已无人居住的木制阁楼外墙上涂写的毛主席语录清晰可见。
新街上则矗立起一座座崭新漂亮的住宅楼,小易说,那都是在山里种黄连发了财的农民花钱盖的。
可以入药的黄连是白鹿的特产,多年以来每斤的价格始终维持在60—120元,今年的价格是60元。周德顺说,一般黄连每亩产量为300斤,每亩的收益在1.8万元左右,山上的村民每家种十几亩的很多,辛苦一年,收入二三十万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此,白鹿镇的百姓其实并不贫困,在山里种黄连的人家甚至比镇上做生意的个体户还富裕。今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为3445元,在成都市排第一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周德顺说,如今镇上的青壮年人很少去外地打工,“如果他们下点力气在山里种黄连,挣的钱只多不少。”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项目开发已经正式启动,而且成为彭州市对外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之一,在靠近塘坝子的山下则建起了“龙门山森林公园景区管理处”,镇政府做“旅游强镇”的规划也未改变,但对白鹿镇而言,一切还是美好蓝图的开始。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项目的启动使一些嗅觉灵敏的商人找到了机会,虽然金桥度假村因为修路而暂时停业,但老街对面的山上又一家度假村正在加紧施工,准备明年5月开业———每年6—10月是外来游客到龙门山度假避暑的旺季,据说金桥的生意今年夏天相当不错,白鹿镇的旅游经济已经开始萌芽了。
白鹿书院的修复计划似乎遥遥无期,依然荒草萋萋,一派萧条。
夜宿谊园,镇上丁大爷开的一间农家旅舍,在他家烤火取暖的一个邻居仍把白鹿书院叫作上书院,“不修太可惜了,那可是八国联军对咱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地方啊!”
深夜,万籁俱寂。
不时有运煤车轰鸣而过,易延容应该已经熟睡了吧,明天上午,她还要推销剩下的那十几份贺年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