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论(20130530)】改革为何阻力大?

常说改革为何阻力大,是因为既得利益特别厉害,但助长这既得利益的,很多时候是一些媒体与一些民众所持的错误观念:这个东西政府得管管了,那个政府也得管管了。但管制和行政审批等一旦形成,就会产生附着在其上设租寻租的群体,即所谓“既得利益”,当然会损害民众的权益。

责任编辑:陈斌 实习生 金幼文

《经济观察报》 2013年5月24日 薛兆丰

(原文摘编)人们总说“改革阻力大”,没听见说“改革很顺利”或“改革已完成”的。改革为何难?

首先,人心无餍足。今天充斥的抱怨,是房价高涨、升职困难、信息不畅等,而过去人们的愿望,则仅仅是分得一个暂时使用集体宿舍等。抱怨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


回复

2013-06-05

1986年我入党转正时,党委书记给我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前南斯拉夫副总统、政治局高官米洛凡.德热拉斯写的《新阶级》。我看到的该书是1963年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内部发行的版本。从1986年以后的现实世界告诉我,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政治预言书。苏共崩溃以及整个东欧集团的破产说明德热拉斯的远见卓识。由此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定有规律可循。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绝大多数人的的追求与向往。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稳定性都必须建立在绝大多数人信赖和认同的基础上,失去绝大多数人的心赖,其它的任何措施都无法保证社会稳定,这就是苏共必然崩溃、东欧集团都必然转向的根本原因。苏联发生的人和事仅仅都是一点“催化剂”而已。

回复

2013-06-02

正解。很多事可能有法律在就行了,而一些事可能真得要管以释放一定的善意,可能一个百份点就足以做很多那样的事,但能定义一个族群和连接

回复

2013-06-01

想起上个世纪通行于神州大地的“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保权如保命”这些高论。用最朴实语言表达了对于权力的占有欲。改革制度意味放弃某些特权。谁愿意?中国近代史没有一次制度性变革有成功的先例。为什么?少数人的权益凌驾在多数人头上已经延续了三千多年的社会至今仍然有着巨大影响力,并被少数人认为理所当然,他们视民主制度为洪水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