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变得更英俊

成克杰拉了双眼皮后,确实要比以前好看一些,但是,他终归受世人唾弃的,不是他单眼皮的样子,恰恰是双眼皮的成克杰
  前段时间,新闻爆出某些官员热衷整容,有“送礼就送整容”一说。这是一个新现象,媒体上出现了不少调侃的言论。严肃的评论主要是担心这成为腐败的新方式,认为整容的费用不菲,不论是花公款还是“送整容”,都涉嫌腐败。
  但我觉得,这个“官员整容”的本质不在腐败上。官员考虑自己的形象,至少说明他考虑到了公众的接受度,意识到了并不是你一坐上官椅,公众就必然喜欢你。这么说,官员整容或许可以称为官德进步的表现。这样看待官员整容,它就成了官员自身的投资,就像选举制度下的竞选成本一样,他就有可能花自己的钱去整容,就不一定是腐败。
  但事情又不仅如此,官员又不是演员,他的主要职责不是给观众悦目,而是叫“公众放心”。一个官员再英俊,都不一定叫公众“放心”。马英九那样子,可能符合很多丈母娘选女婿的标准,可是,台北市民还是要看他做了什么才投他的票,“特别费”的事情,公众也不看他的脸蛋。所以,做官是一门“内外皆修”的课程,脸面装修得好看只是一方面。
   说起来,我们今天的某些官员形象,常常是令公众失望或者说受公众嘲笑的。究其原因,有外在的,但更主要的似乎是官员的内在素质。在公众场合,他们不仅不能说笑话,甚至不能说口语,只能念稿子,如果不念稿子,可能更苦,那就是背稿子。这样一来,无论他们的声音多么流畅而宏亮,台下的掌声配合得多么整齐而嘹亮,如果把外在形式去掉,只能说像是一个羞涩的小学生被迫在教室里念自己抄袭来的作文一样,非常难堪。实际情况也往往这样,一些基层干部的稿子也常常是秘书写的(尽管规定县处级干部不配秘书),无论做得多么煞有介事,也只能是一副可怜状。在这样残酷的考验面前,我们的领导干部如何“英俊”得起来?
  但是,必须承认,官员的平均智商,应该是高于群众平均水平的。上述笨拙的形象,是被“逼”出来的。官员在公众面前,代表的都是“形象”,讲的都是“政策”,不紧张不行。可是,你看看他们下了班的样子,无论他们原本生得美丑,一个个都突然“英俊”起来。他们在酒桌上绝对妙语连珠,绝对是讲笑话的天才,如果不考虑少年不宜,或者放到午夜时分,在电视台直播,他们大都是天生的脱口秀主持人(部下也是最懂得配合的嘉宾)。
  这是什么原因呢?一个人必须胸有成竹才能有良好的表现。所以,官员如果要想变得英俊,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把内心修到和文件的内容差不离。这当然有困难,但除非你不想变得英俊,否则你就得修这一门课。就像一个成语讲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你到了那个境界,就英俊了。《世说新语》里有一个故事,说曹操当了魏王以后,外族使节来见,他自惭形秽,叫崔琰穿上王服,坐在他的椅子上接见来使,自己提刀侍卫一侧。不料使节后来对人说,魏王确实一表人才,不过他的侍卫,才是英雄气概。
  所以,一个政治人物的外在形象,也来自他内心的政治道德的力量。如果以世俗的标准,成克杰拉了双眼皮后的样子,确实要比以前好看一些,但是,他终归受世人唾弃的,不是他单眼皮的样子,恰恰是双眼皮的成克杰。跟花团锦簇的小学生在一起,戴着红领巾笑容可掬的“成爷爷”,也可能是他自己很满意的样子,可是,这副样子事实上却令人作呕,害得那些印着这一幅图画的小学生课本不得不丢进垃圾,浪费不小。
  可是,我们有些官员,偏只相信政治是一门单纯的技术活儿,政治的全部内涵都在于形象;如果批评你“严重地影响了……形象”,则差不多意味着你的官运到头了。这种把政治仅仅局限在操作技术层面的观念,与马基雅维利主义是血脉相连的。在这种观念支配下,没有基于政治原则而不能干的事情,只有干了对政治形象和下一步政治操作利不利的事情。这样的官员,必定什么都敢干,很可能挨群众的咒骂,其形象终究是丑陋之极。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