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科目反思(五)】体育,艺术,家政

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体育、艺术、家政在课程中应该占有更大的比重。它们是教授人们如何生活的,而其他课程是教授人们如何工作的。二者比重的逆转应该开始了。烹调、木工、裁缝、多种工具的使用,都应该成为学校传授的技艺。它们是生活的技能和艺术。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陈建宇

烹调、木工、裁缝、多种工具的使用,都应该成为学校传授的技艺。它们是生活的技能和艺术。

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体育、艺术、家政在课程中应该占有更大的比重。它们是教授人们如何生活的,而其他课程是教授人们如何工作的。二者比重的逆转应该开始了。

古典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最大差别是后者是教人们如何工作的,而前者是教人们如何生活的。古代的生产为什么没有进入专门的教育?那时的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在家庭中就可以渐渐习得,且那时生产力的水平不足以支持多数人的教育负担。

那么教授贵族如何生活的教育又是因何产生的呢?为温饱而奔波,是从动物到人类的生存要义。贵族解决了温饱,也就意味着步入前所未有的状态:当摆脱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时,立即来临的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空虚无聊开始了。

解脱空虚无聊有两个途径:追求物质和生理上的刺激,追求艺术化的生活。前者是荒诞的,因为超过了生理的限度。后者是中西文明自轴心时代同时开启的,因为其贵族遭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要排遣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4)


回复

2013-11-04

增加哲学课,让学生学会会思考生活本身。

回复

2013-06-25

杜老先生的思想

我是?
回复

我是?

2013-06-16

我们学校的所谓体育课,从一起始就开章明义,是为了最终的教学成果比赛,直接关涉期末成绩,至于学生个人的需求,基本与这样的教育无关,如果说学会生活,那简直就是天远。

回复

2013-06-16

观点很好,生产和生活都要学习,有时候学习如何生活可以让人更好的学习如何生产。

回复

2013-06-09

牛文,深得我心[鼓掌]

回复

2013-06-07

即便是有了,那也将会是如同虚设

回复

2013-06-03

有多少人有知道教育的真正目的呢

回复

2013-06-01

非常有道理

回复

2013-06-01

这位老师的文字风格一致,每次读來,坳口

回复

2013-05-29

很赞!

回复

2013-05-28

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价值观体系、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教育,也培养或塑造不同的人格特质。就目前所热议的“中国梦”那是一个民族复兴之梦,强调的是民族复兴和强大国家。每一个想做梦的人必须服从这一大梦。看了美国人写的《光荣与梦想》所展现的是美国人的“美国梦”更多的是每一个人的奋斗和努力对于自身的改变和对于幸福的追求。美国人要求国家提供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和民主制度的条件。中国在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如果用最简单的两个字来定论那就是:“服从”。比较美国的同阶段的教育,也可以用两个字来表述即“思考”。不用讳言中国的家长、学校老师都喜欢听话即“服从”的孩子、学生。而对于那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学生则施以武力或武力威胁。由于国家的教育理念的差异,造就了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回复

2013-05-27

作为大学生切身感受到体育音乐对于摆脱无聊、充实生活的重要性~~~

回复

2013-05-24

很高兴看到关于教育的如此original thinking!对社会整体或许过于理想,对个体却可以有所靠近。

回复

2013-05-24

“教育承受的社会晋升阶梯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