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四海】“儿童”是成年人的乌托邦?

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个人暴力与儿童养育相关,严酷对待儿童,使儿童心理受创,他们成人后会运用暴力形式试图“雪洗”童年阴影。童年史家指出,“普通德国人”在战争中的作为,跟他们儿童期养育过程中受到的极端创伤心理相关。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王津

性侵儿童心理受创,他们成人后会运用暴力形式试图“雪洗”童年阴影

2011年,捷克影片《利迪策》全球上映,再一次将人们的目光引向布拉格西北的这个捷克村庄。利迪策村是14世纪便有记载的中世纪村庄,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但1942年6月10日,纳粹血洗利迪策,成为这个村庄的梦魇。从清晨开始,焚毁村庄射杀成人和16岁以上的青少年。除9名儿童被认为血统纯正可经“驯化”为纯种“德国人”而送往德国育儿处受训外,其他女性和另105名儿童皆被转往集中营。这些孩子,只有17人幸存。利迪策村事件因而成为对人类历史“残酷”一词必不可少的注脚。

战后,世界各地出现许多新命名的“利迪策”来铭记“消失”的利迪策村。人们也没有忘记,战争从未让儿童走开,因此在利迪策村原址矗立起儿童群雕,纪念死去的儿童,并提醒成人关注儿童问题。

战争史家一直困惑于如何有效解释现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0)


回复

2016-01-29

幸福的人不会发动战争

回复

2014-03-27

希特勒的土壤

回复

2013-09-04

所以说我对《圣经》上的要求感到不满,这对于一个受尽伤害的人来说根本就不可能做到!貌似上帝只会用教导人更加懦弱的方法来满足他自己的作为君王的荣耀和骄傲感吧!反正,对于自己盼望中的上帝,我是信不下去寄根本就不敢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回复

2013-09-04

所以说我对《圣经》上的要求感到不满,这对于一个受尽伤害的人来说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奥斯上帝只会教导人更加懦弱来满足自己的作为君王的荣耀和骄傲感吧!反正,对于自己盼望中的上帝,我是信不下去寄根本就不敢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回复

2013-05-31

纳粹头头希特勒说过:他吸取了马克思和恩格思主义的精华;二战始作佣者是苏联 列宁

回复

2013-05-31

看完作者的文章后,有很多不太明白的地方,还向作者请教。 您本文的主要结论: 悲惨的童年是成人暴力的重要原因,是战争中一些残酷行为的重要原因。 理由如下: 1. 历史事件证明悲惨的童年会造成成年后的暴力甚至战争。由1.、2、5、6、7、8段支持。 2. 心理学研究。9段 在最后10段和11段作者提出了一些展望和建议。 个人觉的理由不是特别的充分。当然有可能是作者受篇幅和时间所限。但是个人觉的文章的信服度主要由理由的完善程度决定的。 这里有三点疑问。 1.首先历史事件是事实,但是不是规律目前还很难定论。所以历史事件是否能 2.心理学研究请您明确指出是那个心理学学派提出的观点,还有是否在心理学界有不同的观点。 3.在第3.4段里您谈的是战争的起源,而不是战争中残酷行为的起源。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童年史的研究也许从一些方面解释一些个体在战争中的残酷行为,但是否用来解释战争的起源和发生是远不够充分的。

回复

2013-05-30

与诸多好友谈心时确认,童年时期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影响到性格脾气。耐心做个好爸爸……

回复

2013-05-28

第一:无须先付费,只需确定合作意向则可直接给票操作;第二:2--8个交易日内收益在5%-20%左右;第三:买前已设定止损点,既使亏损也 是小亏,下次操作将你的损失完全补回。第四:只有您保持纯赢利,公司才会分成;第五:先给票操作,盈利后按纯利润的数额进行 分成。

回复

2013-05-28

“童年”是成人的“乌托邦”。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个人暴力与儿童养育相关,严酷对待儿童,使儿童心理受创,他们成人后会运用暴力形式试图“雪洗”童年阴影。而一个社会怎样对待和看待儿童,它流行的养育方式如何都代表了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回复

2013-05-28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回复

2013-05-28

幸福人儿的日常生活充满希望和意义,无需通过暴力方式心理补偿。关键是,幸福的成人必有幸福的童年。---文章从德国18世纪初期的儿童心理形成来揭示二战中德军的残暴面,一个时期的社会中坚群体的童年心理形成可见是可以映射当下时期的很多社会特征的,反思下目前社会的崇尚权力、金钱和竞争不讲信用的不良风气就这样落实在孩子们的童年上,大人该如何以身作责,来美好这个世界呢。

回复

2013-05-27

成人常常会回想童年,也力图保持童心。保有赤诚童心,几乎可说是对心灵不被染污,德相备足的最高赞赏。将这种激赏与儿童联系起来,可见得“儿童”对成人具有美学的意义,“童年”是成人的“乌托邦”。但现实常会提醒我们,乌托邦只是一个美好想象,成人回不去,而在历史上,也确有过儿童生活在乌托邦之外的时候。

回复

2013-05-27

对儿童心理施加的影响对成年世界的反作用极为巨大,此言甚是!

回复

2013-05-27

圣诞玫瑰后,愈觉深刻

回复

2013-05-27

常说要“隐于童年”,童年诚如您所说,是成人的“乌托邦”

回复

2013-05-27

反省自己,善待孩子,别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回复

2013-05-27

是低位果断介入?还是被动持仓等待? 这个位置,做出明智的选择也是为把握后面的行情做一个准备。

回复

2013-05-27

看看《白丝带》就知道了。

回复

2013-05-26

啧啧

hexiaojiutian
回复

hexiaojiutian

2013-05-25

我们常说::“以人为本”,但说到却没做到,或者根本就没有做。不然,中国的父母不会常年奔波在寻找失散亲人的路上。有孩子的人都会下意识地搂紧自己的孩子,避免造成人间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