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泳:分私分明又一例
国家公职人员,如果没有明确的公私观念,以后想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而降低行政成本是很难的,在这方面,据我个人观察,近年来的社会风气是最坏的。
新思想旧习惯
我平时看书,见到公私分明的故事,都很留意。在这方面我倒是没有偏见,不论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还是老共产党员,无论左右,在个人私德方面,凡能做到公私分明者,我以为都很令人尊敬。
我对这个问题发生兴趣,主要是因为计划经济时代,可能把中国传统中的公私界线搞乱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公私观念极不清晰。现在有了物权法,不知道以后是不是会好一些,但现在中国一般公职人员中,确实是没有公私观念。在政府人员方面,现在从高到低,招待方面的费用居高不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私不分。凡来人请客,不问公私,都是公家花钱,私人用车,更是公私一体,而且先私后公。公家的财富,在公职人员的眼中,其实不是财富,能花则花。社会上层,我不清楚,但省级以下的情况,我多少知道一点。比如现在县级公务员的收入较低,如果按制度化的收入评价,他们的生活水准是很低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中国的公务员层级过多,一般公职人员,一生中正常的升迁,很难超过两次。这两次,如果起点在中央,至少是厅级:到省至少是处级?鸦在县至少是科级。而且其升迁的难易程度,上下恰好是反比例关系,越往上越易,越往下越难。在中央工作退休的人员,很少不享受厅级待遇的,在省工作的基本没有不享受处级待遇,而在县级工作的,能享受到科级待遇者很少。因为这个现实很难依靠个人努力改变,所以公私不分就成为一种现状,越往下越明显,现在县一级工作的公务人员,基本是在一种完全没有公私界线的生活中,除了住房一项尚有界线外,其他早已公私一体了。中国政府的行政成本极高,当然主要是制度原因,但也有些是个人道德造成的,因为凡老实人吃亏,基本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铁律,凡公家的便宜,一定要占尽。这种现象计划经济时代有之,但于今为烈。
抗战时期,胡适做中国驻美大使,1942年秋天离任。胡适回国前,收到当时行政院长孔祥熙一信,信中说:“有何需助,务请随时见告”。那个年代,社会清流对孔宋两家印象都不好,胡适也不例外,他曾在一封给陈布雷的信中直接表示过。但胡适在驻美大使任上,有一件事对孔祥熙印象极好,就是因为当时向美国借款,主要靠的是银行家陈光甫,而孔祥熙非常配合陈光甫。胡适收到孔祥熙信后,回信说:“承问需助否,至感。弟到任之日,即将公费与俸给完全分开,公费由馆员二人负责开支。四年来每有不足,均实报请部补发。弟俸给所余,足敷个人生活及次儿学费。归国川资已请部照发,乞释念。前经管之宣传费下,亦尚有余款,俟将未了各项结束后,当详报。”《中华民国史料资料丛稿·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第三辑,中华书局,1978年)
一般人都明白衣食足而知廉耻的道理,但过了这个阶段,为什么很多人还没有树立公私观念呢?特别是国家的公职人员,如果没有明确的公私观念,以后想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而降低行政成本是很难的,在这方面,据我个人观察,近年来的社会风气是最坏的。
我平时看书,见到公私分明的故事,都很留意。在这方面我倒是没有偏见,不论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还是老共产党员,无论左右,在个人私德方面,凡能做到公私分明者,我以为都很令人尊敬。
我对这个问题发生兴趣,主要是因为计划经济时代,可能把中国传统中的公私界线搞乱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公私观念极不清晰。现在有了物权法,不知道以后是不是会好一些,但现在中国一般公职人员中,确实是没有公私观念。在政府人员方面,现在从高到低,招待方面的费用居高不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私不分。凡来人请客,不问公私,都是公家花钱,私人用车,更是公私一体,而且先私后公。公家的财富,在公职人员的眼中,其实不是财富,能花则花。社会上层,我不清楚,但省级以下的情况,我多少知道一点。比如现在县级公务员的收入较低,如果按制度化的收入评价,他们的生活水准是很低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中国的公务员层级过多,一般公职人员,一生中正常的升迁,很难超过两次。这两次,如果起点在中央,至少是厅级:到省至少是处级?鸦在县至少是科级。而且其升迁的难易程度,上下恰好是反比例关系,越往上越易,越往下越难。在中央工作退休的人员,很少不享受厅级待遇的,在省工作的基本没有不享受处级待遇,而在县级工作的,能享受到科级待遇者很少。因为这个现实很难依靠个人努力改变,所以公私不分就成为一种现状,越往下越明显,现在县一级工作的公务人员,基本是在一种完全没有公私界线的生活中,除了住房一项尚有界线外,其他早已公私一体了。中国政府的行政成本极高,当然主要是制度原因,但也有些是个人道德造成的,因为凡老实人吃亏,基本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铁律,凡公家的便宜,一定要占尽。这种现象计划经济时代有之,但于今为烈。
抗战时期,胡适做中国驻美大使,1942年秋天离任。胡适回国前,收到当时行政院长孔祥熙一信,信中说:“有何需助,务请随时见告”。那个年代,社会清流对孔宋两家印象都不好,胡适也不例外,他曾在一封给陈布雷的信中直接表示过。但胡适在驻美大使任上,有一件事对孔祥熙印象极好,就是因为当时向美国借款,主要靠的是银行家陈光甫,而孔祥熙非常配合陈光甫。胡适收到孔祥熙信后,回信说:“承问需助否,至感。弟到任之日,即将公费与俸给完全分开,公费由馆员二人负责开支。四年来每有不足,均实报请部补发。弟俸给所余,足敷个人生活及次儿学费。归国川资已请部照发,乞释念。前经管之宣传费下,亦尚有余款,俟将未了各项结束后,当详报。”《中华民国史料资料丛稿·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第三辑,中华书局,1978年)
一般人都明白衣食足而知廉耻的道理,但过了这个阶段,为什么很多人还没有树立公私观念呢?特别是国家的公职人员,如果没有明确的公私观念,以后想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而降低行政成本是很难的,在这方面,据我个人观察,近年来的社会风气是最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