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最赚钱的地方,亏钱最多
在这场游戏中,银行的大肆放贷,“不管你负债高不高,先贷给你,先做业绩。每家银行都这样。”让“明星企业”负债规模迅速高企,反而成为了“高危企业”,拿了不该拿的钱,往往就背上不该背的债,银行也深受其害,赚钱最多的地方,最危险。
责任编辑:舒眉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张明萌
银行是温州陷入僵局的一个直接推手,但今天,它们也身受其害。
行长撤了一圈
“现在是千方百计降不良资产。”
截至2013年3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率已攀升至4.01%。
“温州银行业的不良,至少要在现有基础上乘以2,能不能打住都还难说。”2013年5月21日,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负责温州不良贷款处置的风控总监预测道。
直到2011年6月,温州银行业不良率仅为0.37%,依然达到国际公认良好水平。
不良率低并不意味着风险就小,事实上,温州不良率极低的原因是,民间借贷市场是银行风险的“隔离层”——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时,总能借到民间资金度过危局。
2011年末,这一切戛然而止,央行收紧银根,银行瞬间“变脸”。承兑汇票贴现利率最高时逼近月息2分,而2009年宽松时翻了3倍,此外还出现名目繁多的变相加息,一夜之间,市场上钱少了很多,资金链断裂开始大规模涌现。
南方周末记者从温州市金融办获得的数据显示,2012年民间流动资本约6000亿,比2011年缩水30%。2008年民间借贷占社会融资总量6%,2011年这一数字急升至16%,而民间借贷危机爆发后,这一数字回落至10%。
铜加工厂老板叶健强深有体会,高峰时他的民间融资有1亿多,月息高达三四分,但从2011年底,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玩不转了,过去,在温州打个电话就能借到一两千万,眼下,“想借一百万,比登天还难”。
民间资金缺位,银行业资产裸露。银行过去短贷长投的风险暴露无遗,不良率开始节节攀升。
链条最薄弱的环节就是互保贷款。政府则千方百计地延缓问题爆发。
2012年8月,温州市政府曾下发160号文件,要求银行“不宜申请法院查封”经营正常的担保企业资产和账户,“并且承诺不抽资压贷,以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如果银行要起诉互保单位,需要经过经信局协调。
但该文的约束力有限,紧要关口,银行依然争先恐后抽资压贷。为了当初一笔找上门来的1000万贷款,两年之后,叶健强不得不追加担保企业、追加个人担保,最后把厂里设备也通通追加了进去。
情急之下,政府又成立了应急转贷资金帮助企业“借新还旧”。以乐清为例,2011年11月成立1.5亿应急转贷资金池,截至2012年底,共有76家企业办理301笔应急转贷,平均一个企业4笔,累计总额22亿。
进入2013年,应急转贷资金需求激增。仅前四个月,已有40家企业申请应急转贷91笔,总额6.2亿,申请企业数量已超过上年的一半。“本来都是中小企业,现在一些大企业也来申请。”乐清经信局副局长徐立志说。
政府还想出办法帮企业增加可供抵押的资产。在温州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