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书架】我最喜欢的四本书

自小爱读书,看过的书没有上万也有成千吧,但要列举我最喜欢的四本书可真不容易。煞费一番思量后,按看到它们的时间顺序排列如下:金庸的《笑傲江湖》、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和张五常的《经济解释》。

责任编辑:刘小磊

自小爱读书,看过的书没有上万也有成千吧,但要列举我最喜欢的四本书可真不容易。煞费一番思量后,按看到它们的时间顺序排列如下:金庸的《笑傲江湖》、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和张五常的《经济解释》。

李俊慧,佛山科技学院经管学院讲师,著有《经济学讲义》 (何籽/图)

金庸的《笑傲江湖》

其实我想说,金庸小说对我的影响都很大,但因为《笑傲江湖》是我看的第一部金庸小说,所以就以它为代表吧。

那还是小学六年级时的事情。有一天,在父亲的房间里看到《笑傲江湖》这本小说,是所谓的“内部参考”书籍,水墨画的封面,古意盎然。顺手翻开,里面是繁体竖排的排版。这对于一个小学生是不小的阅读障碍,但第一章的《灭门》就已经看得我欲罢不能。

那时我还不知道这种武侠小说在当年被大人列为“禁书”,小孩是不许看的。但那是小学毕业的时期,我还是知道看这种课外书就是看闲书,被大人认为是会影响学习的。所以我随手一翻就对这小说入了迷之后,很自觉地就转入“地下”。

每天六点整,父亲就会起来做早餐,以前我会睡到父亲做好早餐大声叫唤才起床,但这时一听父亲离开房间就马上一骨碌翻身下床,扑到书桌之前拿起《笑傲江湖》,然后站在窗户旁边,借着熹微的晨光来看,当真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我飞快地看,时间也在飞快地流逝,很快就能听到父亲做好了早餐在叫唤,只好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桌子上,装出朦胧初醒的样子去洗漱吃早餐。

因为我是在父亲已经看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所以虽然我看书的速度比他快多了,但还是赶不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5)


斯西利尤·喬伊斯
回复

斯西利尤·喬伊斯

2023-06-29

第一,四本看过,二三不曾细看

回复

2013-05-28

同爱~

2013-05-24

书籍是我的伙伴!我最喜欢的书是《基督山伯爵》……

回复

2013-05-27

笑傲江湖后记 很好

回复

2013-05-26

楼主的文笔过烂,内容毫无深度可言。

回复

2013-05-26

因为那些在普遍的观念里都是“好东西”,不要说普通人会这么认为,就是知识精英也是这样的认知,可哈耶克却把它们全贴上了“反自由”的标签! ----------------------------------------- 工会好么?福利制度好么?稍微学点微观经济学里的福利经济学就明白了,还用哈耶克教你么?谁说知识精英认为这两个制度好?说到底,是该作者智商太低。

回复

2013-05-25

很多人连中国的书都没读过,就崇洋媚外的去钻研外国书,自以为很时髦、很超前,结果生搬硬套,最后自己在中国只能四处碰壁,渐渐的堕落成整日生活在牢骚中的愤青,他们不去分析自己糊涂僵硬的思想,反而怨恨这个社会。其实我们应该闵心自问一下,假如我站在别人那个位置我能做到那么清高和超凡脱俗吗?我看未必,谁敢发誓自己今生没做过亏心事?很多人尤其是所谓的知识精英说别人是一套一套的,其实自己内心和骨子里更加的丑陋和伪善。

回复

2013-05-24

书籍是我的伙伴!我最喜欢的书是《基督山伯爵》……

回复

2013-05-24

笑傲江湖-后记(二) 参与政治活动,意志和尊严不得不有所舍弃,那是无可奈何的。柳下惠做法官,曾被三次罢官,人家劝他出国。柳下惠坚持正义,回答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论语》)。 关键是在“事人”。为了大众利益而从政,非事人不可;坚持原则而为公众服务,不以功名富贵为念,虽然不得不听从上级命令,但也可以说是“隐士”——至于一般意义的隐士,基本要求是求个性的解放自由而不必事人。

回复

2013-05-24

笑傲江湖-后记(一) 聪明才智之士,勇武有力之人,极大多数是积极进取的。道德标准把他们划分为两类:努力目标是为大多数人(包括国家、社会)谋福利的,是好人;只着眼于自己的权力名位、物质欲望,而损害旁人的,是坏人。好人或坏人的大小,以其嘉惠或损害的人数和程度而定。政治上大多数时期中是坏人当权,于是不断有人想取而代之;有人想进行改革;另有一种人对改革不存希望,也不想和当权派同流合污,他们的抉择是退出斗争漩涡,独善其身。所以一向有当权派、造反派、改革派,以及隐士。 中国的传统观念,是鼓励人“学而优则仕”,学孔子那样“知其不可而为之”,但对隐士也有极高的评价,认为他们清高。隐士对社会并无积极贡献,然而他们的行为和争权夺利之徒截然不同,提供了另一种范例。中国人在道德上对人要求很宽,只消不是损害旁人,就算是好人了。《论语》记载了许多隐者,晨门、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丈人、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等等,孔子对他们都很尊敬,虽然,并不同意他们的作风。 孔子对隐者分为三类:像伯夷、叔齐那样,不放弃自己意志,不牺牲自己尊严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像柳下惠、少连那样,意志和尊严有所牺牲,但言行合情合理(“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像虞仲、夷逸那样,则是逃世隐居,放肆直言,不做坏事,不参与政治(“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孔子对他们评价都很好,显然认为隐者也有积极的一面。

回复

2013-05-22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喜欢的几本书,这很有意义

回复

2013-05-22

我喜欢阅读!希望南周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文章!感谢!

回复

2013-05-22

1986年,我的党委书记向我推荐了一本书是前南斯拉夫的高官米洛凡德热拉斯写的《新阶级》一书。该书说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获得国家公权力,由于缺乏对于权力的有效制衡机制最后必然会堕落为一个新的特权阶级。1986年以后的几年里发生的事情有力的印证了这位“预言家”的准确性。1991年苏共崩溃以及苏联及东欧集团的解体证明了这个“新阶级”无法长久的维持政权。苏联的崩溃虽然有各种原因,但最为重要的是苏共失去了苏联民众的信赖而被苏联以及东欧国家的老百姓唾弃了。这本书有两个版本一个是1963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内部发行。另一个已经记不清楚了。这本书现在国家图书馆有复印本卖,只有几十块钱。我认为这本书是社会发展的“预言书”。从某种角度,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新阶级》的价值。

回复

2013-05-20

好像少了美学和自然科学环节

回复

2013-05-19

经济解释却是难懂!

sociology-child
回复

sociology-child

2013-05-18

《自由秩序原理》只看过邓正来写的导论性质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