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三十六卷本《易中天中华史》总序

只有中华、伊斯兰和西方现代,才代表了三代文明、三种类型、三个时代和文明三要素,同时最具世界性。因此,这三大文明有可能就是文明意志的集中体现,当之无愧地可以成为“第一世界”。也因此,我们民族必将被赋予新的使命,再次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我们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进而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关键就在核心价值观。

责任编辑:刘小磊

易中天版世界文明图 (南方周末资料图)

只有中华、伊斯兰和西方现代,才代表了三代文明、三种类型、三个时代和文明三要素,同时最具世界性。因此,这三大文明有可能就是文明意志的集中体现,当之无愧地可以成为“第一世界”。也因此,我们民族必将被赋予新的使命,再次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

我们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进而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关键就在核心价值观。

一、天下大势

文明是有色彩或色调的。

最先出现的是黄色,土地的黄。这就是“大陆农耕文明”,比如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黄河流域的夏。

其次出现的是蓝色,大海的蓝。这就是“海洋工商文明”,比如地中海岸的犹太,地中海岛的克里特,爱琴海岸的希腊。起先,蓝色文明是弱小的。但欧洲文艺复兴以后,西方世界勃然兴起,现代文明席卷全球。蓝色交响曲,便成为近现代文明史的主旋律。

第三种是“游牧商贸文明”,创造者则是阿拉伯半岛的贝都因人。一般来说,游牧民族只能作为“外来户”进入文明,但贝都因人却是例外,因为他们很早就从事商贸活动。于是,当他们团结在新月旗下,建立起自己的宗教中心(麦加)和政治中心(麦地那)时,一种稳定而持久的新文明就诞生了。

这就是伊斯兰。它当然是绿色的,草原的绿。

现在很清楚,人类文明有三种类型:大陆农耕、游牧商贸、海洋工商。中华、伊斯兰、西方,则是这三种类型的三个代表。

有着色彩或色调的文明,是液态的。液态的文明都会有自己的泉眼或源头,比如苏美尔、孟菲斯、雅典、罗马、耶路撒冷、麦加和麦地那。如果文明的泉水充分地涌流,就会慢慢地也默默地渗透、弥漫、吸取、交汇、融合,形成“文明圈”。如果这圈子足够大,可以超越国界,包容或影响不同种族或民族,让他们有了共同的气质,那么,这种文明就是世界性的,比如当年的罗马和汉唐,后来的伊斯兰和西方。

另一种则是区域性或民族性的。印度文明,就是区域性的,不论种族论地区。斯拉夫文明,就是民族性的,不论国家论民族。日本文明,则既是区域性的,又是民族性的,一国一族一文明。因此,不大可能有其他国家和地区被日本化、印度化、斯拉夫化。过去没有,将来也难。

至于犹太文明和佛教文明,则是另一番景象。当以色列-犹太王国存在,或佛教在印度的孔雀王朝被奉为国教时,这两种文明也是液态的。然而一旦失去根据地,它们就气化了。气体总归不如液体稳定,所以犹太人一定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国家。但气体也可以染色,所以亚洲北部的蒙古,亚洲南部的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文化相异却同为赭黄。

当然,即便是区域性或民族性的文明,也可以有世界性影响,只要它足够优秀,足够先进,足够强大,有让其他民族刮目相看的过人之处。想想看吧,东汉魏晋以后的印度,鸦片战争以后的日本,十月革命以后的俄罗斯,改革开放以后的韩国,对我们产生了多少影响?这是要认账的。

液体,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然而不同的文明圈,人口、面积、影响力和知名度,总归不一样。在国际社会和人类历史中的责任、义务、担当,也不一样。在未来世界可能发生的影响和作用,恐怕就更不一样。

文明,平等而又有量级。

因此,如果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那么,全球文明就可以分为“三个世界”。

哪三个世界?

第一世界是西方现代、伊斯兰、中华,第二世界综合排名为斯拉夫、印度、非洲、日本、拉美、犹太,第三世界包括朝鲜、蒙古、东南亚等等。第三世界的作用相当于股市中的散户,大鳄则是前三甲。

中华的位置,赫然在目。

但,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文明是有意志的。文明有意志,就像宇宙有目的。宇宙的目的就是人。文明的意志,则是为全人类找到谋求幸福的方式和途径。正是这一意志,决定了人类历史的蜿蜒曲折和波澜壮阔,当下世界的丰富多彩和生机勃勃,未来全球的天下大势与何去何从。

易中天中华史 (南方周末资料图)

二、历史谜团

本届人类共有七千年文明史,分为三代。第一代是直接从原始社会产生的,西方学术界称之为“古代文明”。其中最古老的是埃及和苏美尔,都发生在五千多年以前。苏美尔,再加上后来的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统称“美索不达米亚”。美索不达米亚是希腊语,意思是“两河之间”,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所以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也叫“两河文明”。

苏美尔和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先行者”。当曙光在两河之间和尼罗河流域初现时,世界绝大多数地区还是一片蛮荒。大约要过一千年,哈拉巴文明才会在印度河流域出现;再过五百到八百年,克里特和夏文明,才会在爱琴海域和黄河流域出现。哈拉巴、克里特跟我们基本同时,是“同龄人”。

苏美尔、埃及、哈拉巴、克里特、夏,再加上中美洲来历不明的奥尔梅克,便号称六大古代文明。

第二代叫“古典文明”。其中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印度文明、中美洲的玛雅文明,以及希腊、波斯、罗马,都发生在公元前,是“后来人”;拜占庭、日本、阿拉伯、俄罗斯在公元后,是“年轻人”。第三代叫“现代文明”,主要指西方。这是文明史上的“新新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8)


回复

2015-10-15

只是看这个序言,一贯的易先生的文字风格——深入浅出不艰涩难懂。只是,36卷哈,易先生自己写的,还是只是主编呢?倘若是亲自执笔,真的值得好好读读。

回复

2014-06-21

回复

2014-06-05

我们一定是需要这样的学者的——主观上,理性研究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客观上,在弘扬中华文明! 如果有兴趣,读一两本西方文明的原版教材或论著,你会体会到什么是“欧洲中心论”的:貌似这个世界的文明就只有欧洲人在做贡献了。 举个例子,以前有一篇四级英语阅读考题,谈到生产工具的对社会的作用,其中提到中世纪欧洲马轭的发明是对世界农业生产方式起到一个很了不起的作用。不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有没有追溯过中国的牛轭最早是何时何朝代就用于农业生产了! 所以,西方世界文化输出以欧洲文化为中心,理性地、平等地研究和看待世界各种文明的学者不是主流,那么我们为何在宣扬自己的文化时要那么低调,甚至妄自菲薄?!

回复

2014-02-13

大师,大势。

回复

2013-12-26

易老师的文章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回复

2013-07-01

还没看完就忍不住分享了

回复

2013-05-26

期待拜读。。。

回复

2013-05-25

2013-05-24

老先生讲三国,厚积薄发,回味无穷,解析得有趣;然而观其后来,商业味道渐浓厚,不免担心后果。今日看到此文,三十六卷本,以卷本文字印证思索书写,已然不合实际。范文澜先生讲: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对历史涂脂抹粉者多矣,热情吹捧者多矣,跟风乱语者多矣,然而反思者少,讲真话者少之又少。在此希望老先生回归书生本色。 此文之唯一精彩处在老先生肖像处,黑白色极简,然而韵味极浓。

回复

2013-05-25

中华文明在大陆还有吗???,早被破坏完了,剩下丑恶,野蛮。还想引领谁???易先生在做梦????

2013-05-22

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这是中华文明全线完蛋的时候,人类社会的发展就象长江的水,经过的弯子再多最后也得流入东海,人类最后还得进入民主社会,这是大势,一党,一人是改变不了这个大势的!

回复

2013-05-25

这个我只看了大概,我的回答只针对你的那个问题

2013-05-24

易写的中华史显然带有浓郁的官方色彩

回复

2013-05-24

关于价值观,西方人认为人人生而平等,把平等、自由当成与生俱来的权力。中华文明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过去许多人家里供奉的“天地君亲师之位”除了天与地外皇帝是排在第一位的。西方文明没有这个东西。老子选你你就能当总统,老子不选你,你就什么也不是。而中国历来的掌权者都不是由老百姓选举的,老百姓没有选择权。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传承是由统治阶级内部极少数人特别是皇帝所决定的。古老的中华文明是建立在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它的价值观与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落差。

2013-05-21

对于文明划分仅以方式、精神、价值为标准,我不知道为何最终落笔于价值,但是对于价值的效应我是赞同的,中华文明之所以长期生存,直至近代不断打碎、转化。其实是有一个价值市场的,如果说方式是我们所认同的唯一存在,这就有点单薄。当然在解释方式,精神,价值的关系中主旨是强调在价值身上,但是归类的割裂还是让人有点不敢苟同,感觉这幅序言好像大大画上了中华文明的明日绘图——辉煌灿烂,老实说作为一种指引和安抚,也许是对当下价值流失的普遍化给予警示和建构方式指示,至少他让一些失望的甚至绝望的情绪有一种看得见光明的慰藉。可惜这仍是以宏大的画面建议华夏文明将要完成的意志,缺少了当下我们作为个人需要的具体思维,虽说西方的文明是一种自由的实质,但这种实质是人进程。离开这种政治化的视角,理解自由是不完善的社会推演。所以无论伊斯兰文明还是中华文明或是现代西方文明,以代表的形式出现只是理解的一个模式,而单列开来强调未来世界属于中华似乎是一种文明的伤害。

回复

2013-05-24

打铁还得自身硬?不用说都知道易是什么样的知识分子了。。。

回复

2013-05-24

我们上班用的是西方日历;我们挣钱脑里想的是阿拉伯数字;我们求平安拜的是释迦佛。

2013-05-24

易写的中华史显然带有浓郁的官方色彩

回复

2013-05-24

易写的中华史显然带有浓郁的官方色彩

2013-05-24

就像《菊与刀》一样!

回复

2013-05-24

就像《菊与刀》一样!

2013-05-24

中国大陆自已人都不懂自己的历史,而日本人、南韩人、港台人却懂,这是为什么?我朋友说,易在香港说的历史观点都没人听,才跑回大陆来。

回复

2013-05-24

中国大陆自已人都不懂自己的历史,而日本人、南韩人、港台人却懂,这是为什么?我朋友说,易在香港说的历史观点都没人听,才跑回大陆来。

回复

2013-05-24

别听易中天这里乱说,控制世界的只有基督文明、伊斯兰文明和佛的智慧。中华文明几时成过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枝繁花?

回复

2013-05-24

涨涨跌跌的行情是正常的,不要因为一时的行情震荡就过分的谨慎,甚至是宁愿资金空在那里也不愿意去把握机会。 记住:机会是靠你自己去把握的。与其资金放在那里,浪费资金利用率,不如主动出击寻求能够给你带来收益的合作伙伴指导你操作。

回复

2013-05-24

老先生讲三国,厚积薄发,回味无穷,解析得有趣;然而观其后来,商业味道渐浓厚,不免担心后果。今日看到此文,三十六卷本,以卷本文字印证思索书写,已然不合实际。范文澜先生讲: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对历史涂脂抹粉者多矣,热情吹捧者多矣,跟风乱语者多矣,然而反思者少,讲真话者少之又少。在此希望老先生回归书生本色。 此文之唯一精彩处在老先生肖像处,黑白色极简,然而韵味极浓。

回复

2013-05-23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如一缕光,或更多的无关痛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