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地震前,向人民打个招呼”
地震发生之前,“向人民打个招呼”,这是上世纪60年代邢台地震后时任总理周恩来对地震系统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中国地震预测事业的一个立足点。然而,随着唐山大地震的远去,形势发生了变化。由于担心引起社会恐慌,影响经济发展,地震预报的观念,趋于保守。在掌握了诸多地震前兆信息的情况下,即使不能百分百地确定有地震,但是不是可以做到“给人民打个招呼”?
责任编辑:杨继斌 实习生 郭琛
在地震学研究中,“预测”与“预报”是两个经常被混淆的概念。但实际上两者内涵被认为应严格区分:预测是地震研究者根据各种异常现象,对地震的发生作出判断;而预报则是在准确的预测情报基础上,由政府在地震之前向公众发布地震消息,以避免灾难。简单说:“预测”是一种研究行为,“预报”则是一种政府行为。
问题在于,由于技术上没有取得突破,地震预测并不准确,而依托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
支持你的观点,听那害人精的话,真有地震了S的人会更多,写这文的所谓记者也一脑子浆糊。
一个毕生研究科学的人,退休后却说出这种“虚报的结果是虚惊,漏报的结果却是人命,孰轻孰重很明显”这种缺乏科学精神的话,只能说要么他这一辈子是在科学界里“混”过来的,要么他是像钱老一样是一时糊涂脑子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