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滥发货币是产生通胀威胁的根源

迫于现行的结售汇体制,央行不得不左手开足马力印刷人民币,右手拿着一块加息与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抹布准备抹去货币流动性的汪洋大海。再忙碌,也无法成功。
■经世济民

今后的通胀情况视乎我国的基础货币发行,以及政府的隐性负债的改善情况而定。政府须培养有竞争活力的税源,而不是将自己与某些特权行业、特权企业捆绑在一起,否则房地产与资本市场下跌将毁灭中国经济。


    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经济状况之好前所未有:GDP与人均收入水平同时增长,商品零售额与人均收入超过了物价上涨幅度,看不出央行有动用连续加息手段的必要。事实上,已有学者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中国的经济未曾过热,通胀也属食品大类中少数产品所形成的结构性上涨,不会恶化为全面通货膨胀,因此,现在最好的办法是静观其变,以免加息等政策干扰了市场的正常运行。
    如果以传统的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的定义来衡量,中国并不存在通胀,因为产品供应并未减少,惟一改变的是一些食品价格与资产价格上涨了;如果以超过经济发展所需的货币为衡量,毫无疑问,中国的通胀威胁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我们无法用一块猪肉遮蔽双眼,而对现实存在的货币泛滥视而不见。中国通胀最大的原因是,货币发行量有增无减,并且看不到下降的希望。由于政府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就意味着所有的外汇都将变成人民币进入金融流通领域,而后在流通中以大约3倍的乘数效应放大。我国的基础货币发行大多数来自于外汇增加的刚性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的货币和准货币(M2)加起来总共是34.6万亿元人民币,大约55%-92%的货币供应都是由于外汇流入所引发的,远远超过了GDP的增速,货币如此泛滥,岂有不通胀之理。
    操劳的央行在不断地回收流动性,与其说央行的措施是为了给经济降温,不如说是在给被货币淹没的经济体排水。无奈迫于现行的结售汇体制,央行不得不左手开足马力印刷人民币,右手拿着一块加息与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抹布准备抹去货币流动性的汪洋大海。再忙碌,也无法成功。按照目前外汇的增长趋势,今年货币发行量还将大幅上升。
    通胀的另一个威胁来自于政府预算外的隐性负债。
    从数据来看,政府赤字率与负债率不高,在中央政府财政收入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之时,赤字率维持在3%的警戒线之内。不过报表内的数字无法反映真实财政风险。世界银行研究财政风险问题的著名经济学家Haria Polackova Bnxi发现,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把大量政府活动转移到预算外,以大量积累或有债务及隐性负债的形式隐藏了一部分预算内的政府赤字和债务而达到财政预算平衡。东欧市场化改革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哈佛大学的萨克斯教授提着独门暗器临床经济诊断时,在财政框架一项中也提出要注意有没有隐藏在资产负债表之外的公共部门债务,比如中央银行的债务以及必须由政府预算填补的坏账?
    我国政府的隐性负债大得吓人。在此轮金融改革前,政府以大约5万亿元人民币支付了国有商业银行到目前为止的第一轮改革成本;另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魏加宁先生估算,我国省级政府负债保守估计在3000亿元左右,而县级政府负债,据里昂信贷估算在30000亿元,政府隐性担保包括对国企、资本市场、社会养老金的隐性担保,所有这些债务相加,保守估计在2006年GDP的2倍以上。
    实际上,多发货币不仅是强制结售汇的刚性约束,也是政府为了推进银行、国企、地方政府改革与建立养老保险,向每个人增收的通胀税,以解银行与地方政府破产的燃眉之急。从某个角度说,目前这一轮通货膨胀的结果,只不过揭晓了前一时期的改革成本的大小,根本不是什么由一块猪肉引发的新生事物。
    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今后的通胀情况视乎我国的基础货币发行,以及政府的隐性负债的改善情况而定。
    在基础货币发行方面,为了减少流动性,政府已经祭出了发行特别国债与变相允许资本项目流动等根本性的变革举措,QFII与QDII相继开闸,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资本市场试点,事实上已经使人民币向资本项目可兑换迈出了一大步。政府终于认识到将太多超出安全所需的大把外汇捏在自己手中,换来的不是安全,而是发烫的更不安全的经济。可以预料,政府下一步将允许人民币扩大浮动区间,直至最后实现自由兑换,与基础货币发行脱钩。
    困难的是政府如何摆脱国企隐性担保人身份。目前政府的做法毋宁说是投机的,在资本市场高价发行国有股使银行得到远超过国际平均水准的市值,同时,以对国企抓大放小的名义,将优质资源集中于国企,以高价资源抵销国企的低效,将政府从对国企的隐性担保中解放出来。地方政府债务暂时搁置,很多地方政府通过高价卖地寅吃卯粮找到一条生存之道。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导致设租寻租行为肆虐,注定难以持久。
    这一轮通胀威胁提示的是改革手段变迁的急迫性与必要性,政府须培养有竞争活力的税源,而不是将自己与某些特权行业、特权企业捆绑在一起,否则房地产与资本市场下跌将毁灭中国经济。
作者为经济评论家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