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浦讲稿】阴郁的空间

“阴郁的空间”对于诗人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诗人长时间暴露在灿烂的阳光下就会枯死,他需要在有所遮掩之处独自生长。诗就像一种特殊的菌类,强烈的阳光会杀死它,它需要在阴暗的地方慢慢滋生起来。诗是生命里面的一种有益菌,它只有在阴郁处才能繁殖,焕发出自己的美丽和浪漫。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付必全

从事艺术创作,满足最起码的物质需求是一个前提。吃不上饭,朝不保夕,一般来说很难进行高级的艺术活动。当然这也不是定律,陶渊明一生大半贫穷潦倒,直到最后的时刻还有精致的创作。这一类不凡的生命在艰难的状态下仍然有出色的表现。这是因为生命质地不一样。

各种各样的物质诱惑肯定对人有影响,这是对一般生命而言;对那些杰出的、志向高远的人,就不会发生太大的作用。有个西方智者说过一句话:“在月亮上行走过的人,给他个县长还干吗?”也就是在说这个意思。领略过很高的人生境界之后,跟最卓越的灵魂对过话,拥有过那种绚烂的、巅峰时刻的极度体验,物质主义的诱惑也就不算什么了。

面对一个物质主义、商业主义、实用主义盛行的时期,很多人忧虑,忧虑我们的艺术、诗,以及其他。沮丧,张望,无聊,不敢多想未来……但是凡事都有两个方面,有得有失,比如现在,我们处在了极强的“阳性”——感受中物质是属于“阳性”的——物质的强势干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7)


回复

2013-10-14

诗就像一种特殊的菌类,强烈的阳光会杀死它,它需要在阴暗的地方慢慢滋生起来。诗是生命里面的一种有益菌,它只有在阴郁处才能繁殖,焕发出自己的美丽和浪漫。

回复

2013-10-13

对,心智成熟很重要,也并不是每一个有才华的人都是病态的,这里的成熟跟那颗赤子之心也并不矛盾

2013-10-11

写诗的人也要吃喝拉撒,也要遵守法律,靠劳动致富,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家长里短,七大姑八大姨。只要诗人的心智是成熟的,就不会被这种阴柔气质所带入一方无法呼吸的密闭空间。如何在现实和理想中寻找一个平衡的支点,是诗人们需要切切考虑的。

回复

2013-10-13

当诗人只是自吟自唱的时候,所有流传都中断了,诗只感动了少数幸运儿,大多数人还是茫然无知,诗落到了成为孤魂的地步

回复

2013-10-13

体验过极致的人,真正高贵的灵魂,,才会无惧这个时代的世俗

回复

2013-10-11

写诗的人也要吃喝拉撒,也要遵守法律,靠劳动致富,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家长里短,七大姑八大姨。只要诗人的心智是成熟的,就不会被这种阴柔气质所带入一方无法呼吸的密闭空间。如何在现实和理想中寻找一个平衡的支点,是诗人们需要切切考虑的。

回复

2013-05-26

阴郁的空间会蕴育出思想的火花

回复

2013-05-09

匆忙的时代来不及留下诗的足迹……

回复

2013-05-09

在充满诱惑的阳光下,真正的诗人——还有么?

回复

2013-05-07

有个西方智者说过一句话:“在月亮上行走过的人,给他个县长还干吗?”

回复

2013-05-07

啊!诗是一种菌类,i阴暗,湿润,温柔,自由,是诗生长的最佳环境?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就会枯萎,就会被杀死?似乎是,也似呼不是。不过这个比喻还是很有意识。

回复

2013-05-07

这是一个需要诗歌需要梦想的时代!

回复

2013-05-06

实用主义者总是认为诗人是不可理喻的,只是每个人都有堂吉诃德的影子,不必嘲笑诗人的疯狂。我想,过一种想要的不受名利羁绊的平时多点情调的生活也算是诗意生活吧!

回复

2013-05-06

一个没有诗歌朗诵的时代是多么可怜。

回复

2013-05-06

文艺至死

回复

2013-05-06

且信且疑,放肆生长。

回复

2013-05-05

从文学与创作上来说是这样,但是处在极阴之中,默默钻研,观点和作品就不能得到关注。那么诗和作品的实用宣传功能就会大打折扣,你就只能用文字来小范围自娱自乐。

 鸣一鸣
回复

鸣一鸣

2013-05-05

诗人只能生存在阴郁的角落里。同样作家离这样的日子并不遥远。至于在阴极的日子里能否有低聆浅唱,哪需要时间的磨砺。没有阳光的日子毕竟是可怕的。黑屋里关久了,更经不起阳光的曝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