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照的是我的地……” 镜头里“最后的上圈”

2013年4月,2600余张“可有可无”的照片进驻北京今日美术馆。在这个以“隐没地”命名的摄影展中,村民拍的照片和文化人拍的照片以同等规格“平行展示”。很多人惊着了:在一个40年前就被定义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农民们用相机拍出、也被人拍出了他们身上的“神性”。

责任编辑:李宏宇 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周鑫 付必全

上圈不是桃花源,拆迁纠纷、人际纠纷、官民纠纷,上圈都有。摄影师牛红旗是西北人,他和几位摄影师在拍摄的同时,也顺便做起了村民的口述实录。 (牛红旗/图)

“知识分子屎多尿多道理多,凡事追求意义,去农村那是假把式。”2012年12月到2013年3月,记者兼诗人巫昂和八十余位知识分子“假把式”闯入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地区西吉县阳庄村上圈组。

此时上圈的搬迁已近尾声,22户人家的91口“最后的上圈人”留在被拆了一半的村子里。

“到处是荒芜的冬日的场景,到处是枯竭的大自然,这里面落了几户人家。几个穿着羽绒服、戴着毛帽子的城里人,开着车来了,然后就走了。留下了他们的毛发、皮屑和屎尿,留下了一些可有可无的照片、文字和录音……”记者兼诗人巫昂调侃自己一伙的上圈之行。

2013年4月,2600余张“可有可无”的照片进驻北京今日美术馆。在这个以“隐没地”命名的摄影展中,村民拍的照片和文化人拍的照片以同等规格“平行展示”。很多人惊着了:在一个40年前就被定义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农民们用相机拍出、也被人拍出了他们身上的“神性”。

受到最猛烈、最持续冲击的莫过于当日长枪短炮、鸟群觅食一样扎进上圈的摄影师们:农民第一次拿相机就拍得那么好,简直“逆天了”!搞摄影的把相机扔了吧,没法拍了。

买器材?不如买假鸟!

来到上圈,其实是几个摄影人为了解决自己的焦虑。

新华社高级图片编辑、摄影评论家陈小波深知中国摄影的“九宫格”式苦恼。长期以来,中国摄影被分为新闻和纪实两大块,再细分有风光、创意、人像……每一格有每一格的规矩,大体都要求主题清晰,形象鲜明。结果是摄影的条条大道,很多不被中国摄影人所知,却有几条路被大家挤得水泄不通。

陈小波的好朋友、新华社军事部首席记者王建民从业40年,留下70多万张照片。唐山大地震、中越边境冲突、历次军演、救灾、“神一”到“神九”上天,王建民都是首席记录者——首席到如果他不在场,没有准备好机位,宇航员落地后,不会做打开舱门的动作。王建民职业生涯的全部焦虑是“我能不能到达事件的中心地带”。他经常做两个噩梦。一个是自己开车去采访,到长安街突然堵车,焦急中,人民大会堂里传出一个声音“大会到此结束……”另一个梦是美国打进来了,满天的飞机,自己拿相机,相机却出了大问题,根本打不开。

2012年,王建民参加中国摄影金像奖的评选,请陈小波为自己挑选照片。陈小波的条件是:把你的照片全然交给我,包括废片。陈小波从王建民的废片中挑出一批“有马格南图片社质感”的“大片”。这些废片让王建民抱回“金像奖”,而他自己此前挑选的一批“红光亮”照片一无所获。

王征出生于西海固。成年以后连续七年拍摄西海固影像,被称为“西海固代言人”的他对中国西部农村有切实观察。2011、2012年,王征连续担任“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的评委,着实累了:“对生活、对风景的装饰性表达无处不在。”

有一年,一幅小鸟等待喂食的照片让王征咋舌赞叹“现在的器材真好”:一个鸟窝,几只小鸟都张着嘴,羽翼甚至还在微微抖动。内行点拨他:你不在这个行当里。现在有卖假鸟的,把嘴掰开,想叫它张多大就张多大,再造一个窝,把鸟搁上头就拍去吧。拍完了,还可以把鸟搁到树上,让它嘴里叼个假虫子……

“农摄展”是农业部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展览,要求参展者必须是农业户口。然而这个指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6)


2012阳光依旧灿烂
回复

2012阳光依旧灿烂

2013-05-12

为“出门”一章写结语,短短千把字,王征苦吟了好几天。他写了西海固特有的“能瞬间撕扯你血液里最后那一点点水汽”的旱地风,写了老汉马文全和他的杏树,写了上圈特有的问候语,“你稳静着吗?”“稳静着。”“那我走了,你稳静着!”2013年4月7日,“隐没地”摄影展开幕。同日,700页的大书《隐没地》面世。书的章节以“门”命名,引门、第一门、第二门……第五门,最后一章是“出门”。 王征相信:“你通过哪个门看到的都不是真理,你必须出门,进入无门的境界,才能完成终极意义上的认知。”先解放自己,让本心从集体经验中挣脱出来,学会不带矫饰地表达自己;之后平行表达,平行观看,看你,看我,看他,看她,看它——这大约是王征最想传递的上圈经验。

回复

2013-05-11

“你通过哪个门看到的都不是真理,你必须出门,进入无门的境界,才能完成终极意义上的认知。”先解放自己,让本心从集体经验中挣脱出来,学会不带矫饰地表达自己;之后平行表达,平行观看,看你,看我,看他,看她,看它”

回复

2013-05-07

你照的是我的地……

回复

2013-05-06

贫瘠之地的农夫村妇,头次拿起相机,对着蒼茫大地乱拍一气,亦会出大气之作的。缺水的上圈是被眼泪浥湿的,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萧索大地上,与世抗争着,他们的悲苦权贵们能体会得到吗?中国大陆的农人能过上温饱丶体面的日子,能够受到尊重,就很容易知足的。

回复

2013-05-06

尊重所有风景的主人,群众才是真正的艺术家。任何行业,没有绝对的专业与专家。以现实的角度衡量起来,最浪漫文艺的美丽并不一定得到最多的认同。最深的认同,往往是因为最普遍的无奈和感动。

回复

2013-05-06

“知识分子屎多尿多道理多,凡事追求意义,去农村那是假把式。”哈哈。可惜照片太少了。

回复

2013-05-06

“你通过哪个门看到的都不是真理,你必须出门,进入无门的境界,才能完成终极意义上的认知。”先解放自己,让本心从集体经验中挣脱出来,学会不带矫饰地表达自己;之后平行表达,平行观看,看你,看我,看他,看她,看它——这大约是王征最想传递的上圈经验。 农民、摄影艺术家、上圈、摄影展、《隐没地》···。好了我想要表达的都在这里无需你、我、他多言。 南周的视野了得!!!

2012阳光依旧灿烂
回复

2012阳光依旧灿烂

2013-05-06

“你通过哪个门看到的都不是真理,你必须出门,进入无门的境界,才能完成终极意义上的认知。”先解放自己,让本心从集体经验中挣脱出来,学会不带矫饰地表达自己;之后平行表达,平行观看,看你,看我,看他,看她,看它——这大约是王征最想传递的上圈经验。 我只能说当年毛主席的支援农村,干部到基层锻炼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哪个时代造就了一批文学、艺术、摄影、美术、国学等领域的大师、巨匠,至今改革开放30多年,又有几人能超越哪个时代的前辈?我们的诺贝尔文学巨匠莫言所获奖的作品,也无外乎写的是哪个时代!浮躁、势力、物质迷、向往稳定,不再有人生追求的东西,岂不知物质的最高形式就是精神呢

回复

2013-05-06

不说多的,看到这些文字和照片真实的让我想到了那部小说《平凡的世界》。

回复

2013-05-06

我也想拍。。。

回复

2013-05-06

为什么文中说有那么多震撼人心的图片,最终全文只有寥寥三张图?让摄影师“直接炸开了锅:“还怎么拍呀!把相机扔了吧!”的图片呢?

回复

2013-05-05

很多时候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展现的舞台,

回复

2013-05-05

伟人、委人、伪人!

回复

2013-05-05

中国没有威胁力因为"中国是个经济大国,但却是美学小国。"要补上这块短板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毕竟中国人喜欢自由,却又不敢追求太多。

回复

2013-05-04

群众是真正的艺术家

回复

2013-05-04

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