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看看人家怎么解决医患矛盾 这些年我看过的医疗剧

于莺在微博上是有名的“急诊科女超人”,她最近推荐了一部美国的医疗剧《周一清晨》,不久有家医院的负责人对她说,一口气就把第一季看完了,他决定把这部剧挂在医院的官网上,让本院职工每个人都看一下,“应该会有所触动的”。

责任编辑: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周鑫 付必全

王志文主演的《感动生命》剧照。于莺感谢演员们的表演,能让老百姓多少理解一下医生的不易。但也有些“小小的错误”,比如医生们是不可能穿着手术服,洗过手之后,还走在走廊上。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于莺在微博上是有名的“急诊科女超人”,她最近推荐了一部美国的医疗剧《周一清晨》,不久有家医院的负责人对她说,一口气就把第一季看完了,他决定把这部剧挂在医院的官网上,让本院职工每个人都看一下,“应该会有所触动的”。

“给患者抽200cc的血”错在哪

可能是职业的缘故,我这么个并不爱看电视的女医生,偏偏爱看医疗剧,尤其偏爱美剧中的医疗剧。

现实生活中也许同行是冤家,有的医生看医疗剧是为了挑错,就像前一阵子王志文出演的《感动生命》,本来也算是给医生拔高的戏,但实在经不起挑错,都不用认真看,只需把电视打开听台词,就会让专业人士吓得一愣一愣的。

诸如“给患者注射10g速尿”,我算了算,那得是500支玻璃安瓿的药液,一支2毫升,整整1000毫升的药啊!这货不是利尿的,是打算让病人吓尿的;还有“给患者抽200cc血送检”,200cc那是献血车上义务献血的最小单位,这要是住趟院医生轻飘飘一句“抽200cc血”,估计病人当场就不干了,这哪是住院,简直是要命啊!

这部戏经不起推敲的情节还有很多,例如在手术室这样一个严格无菌管理的地方,哪能允许主刀大夫在已经穿上手术服的情况下还能双手背在身后讨论病情的?但老百姓能看到这部戏里讲了医生的诸多不易,能打心眼里体谅一下大夫,愿意守在电视机前看这部戏,看王志文,这部戏就算是成功了。我们这些爱挑错的“专业人士”先靠边站站。

《心术》这部戏,有相当出名的编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夏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8)


回复

2013-12-09

医者仁心

回复

2013-10-29

医生的职业很高尚,可是总有那么一些混在的这个队伍里 无视患者的心里感受,只是追求自己物质生活的享受,这样的人只会给医生的行业抹黑,好,坏不是写在脸上的,时间能印证一切,像这样的医生,还不如一个护士!!!!

回复

2013-06-14

kankan

回复

2013-06-01

搞好医患关系先是医生从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做起,与患者平等沟通,要有同情心,诊疗时要符合规范,与患者和家属充分交代病情的同时也要有担当,不能一股脑把选项全扔给患者选择,必须要从自己的职业角度加以分析,提供最佳方案。当患者不幸去世后,要适当地安慰家属。让医生不再是冷冰冰的形象。另外,周一早晨的研讨会这个形式可以大力推荐给各医院,自查自审。“了”字不读“LA”,应读“LE”,要不改《妈妈来啦》;时间应为晚9点或21点,不是晚21点;韦、即、潜、符、宜读2声,不是伟、既音;档、腕、浙、较、室、挫和质是4声。萍乡话:保伟屌迂导(保卫钓鱼岛),抵纸尼本佛(抵制日本货)!

回复

2013-05-06

归根结底还是钱惹的祸经济结构惹得祸,那么印了这么的钱,还是缺钱,这钱都去哪儿了?希望百姓团结一致让工党把钱吐出来!

回复

2013-05-04

老兄你把医闹想得太好了,医闹可以一边跟医生说,医生是好的,并要请医生吃饭,一边向医院要钱。 大部分医闹是冲钱去的。

2013-05-04

亲身经历的感觉是:医生和患者的沟通确实太少了,在医院,尤其是技术好的医院,患者基本上除了接受治疗,其他的信息几乎没有。这不是他们的错,医生们确实太累,所以政府还需加大投入,并有一个好的培养高水平医生的机制,这样他们也许就有时间和精力与患者沟通了,沟通多了,医闹可能就会少一些。

回复

2013-05-04

亲身经历的感觉是:医生和患者的沟通确实太少了,在医院,尤其是技术好的医院,患者基本上除了接受治疗,其他的信息几乎没有。这不是他们的错,医生们确实太累,所以政府还需加大投入,并有一个好的培养高水平医生的机制,这样他们也许就有时间和精力与患者沟通了,沟通多了,医闹可能就会少一些。

回复

2013-05-03

这叫不要脸!一群不要脸的人在咒骂别人不要脸。

2013-05-03

在TC哪个行业没有回扣,中国人在抱怨回扣的同时又不拒绝任何方式的其他回扣,整个社会环境就是这么恶化下去的。 怪不得哪个,怪就怪我们自己的德行。

回复

2013-05-03

在TC哪个行业没有回扣,中国人在抱怨回扣的同时又不拒绝任何方式的其他回扣,整个社会环境就是这么恶化下去的。 怪不得哪个,怪就怪我们自己的德行。

2013-05-03

药品回扣是我朝最不要脸的话题:一个不收回扣的医生并不会受到好评,而是更需要忍受生活;作为病人,如果不能接受还有部分医生在收回扣,那他没法看病;一个印把子,如果搞不清回扣的来龙去脉,那就是失职,他没法上下其手,只能回家卖红薯;记者同志揣着明白装糊涂,继续为发行量、广告费折腾。但可笑的是,所有的人都在咒骂药品回扣,可是,他们都在享受药品回扣带来的好处,包括病人,如果没有药品回扣,请问,你拿什么让医生给你看病,别告诉我是那点工钱,你的命不只那点钱。 一个想住别墅,但实际连套间都买不起,尚未堕落的医生。

回复

2013-05-03

药品回扣是我朝最不要脸的话题:一个不收回扣的医生并不会受到好评,而是更需要忍受生活;作为病人,如果不能接受还有部分医生在收回扣,那他没法看病;一个印把子,如果搞不清回扣的来龙去脉,那就是失职,他没法上下其手,只能回家卖红薯;记者同志揣着明白装糊涂,继续为发行量、广告费折腾。但可笑的是,所有的人都在咒骂药品回扣,可是,他们都在享受药品回扣带来的好处,包括病人,如果没有药品回扣,请问,你拿什么让医生给你看病,别告诉我是那点工钱,你的命不只那点钱。 一个想住别墅,但实际连套间都买不起,尚未堕落的医生。

2013-04-29

医院也是中国社会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只强调医院和医生该怎么做而应该问责社会的管理者、掌权者。药品回扣是公开化的秘密。前些时,我孩子到医院去打针花费78元,过了两天我去同一个医院打同样的针剂却花费148元,原来孩子认识其中一个人收费便便宜一些。而在药品零售店针剂加上输液管卖价只有20元。医院医生的收入来至于患者与药品,据说医生开一支药收入都是按比例分成的,主任医师与普通医生同样一种药品分成的比例还不同,即级别高的分得多一些。这大概也是中国特色之一。我们要承认中国特色,只有顺应他们鼓吹的特色,才能有生存之道。因为我有慢性疾病,逐渐与该科的医生、护士交上朋友,逢年过节,去礼节性拜访一下,人情世故是必须的,病人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上帝。当你生病的时候,医生是你的上帝,当你要升官的时候,上级是你的上帝,当你急需贷款的时候,银行是你的上帝。

回复

2013-05-01

时常冷不丁地遭遇格蕾停播,《周一清晨》恰好补了缺。看了头两集,确实压抑,不过后半段却也动情。至于《豪斯医生》,看小鑫同学如痴如醉的样子,想必也肯定不错了。只是真没勇气和气力去追了,期待《周一清晨》不会短命。

回复

2013-05-01

医者人心

回复

2013-04-30

医术要先提高,不用你同情不要你份外工作。掌握好你的医术即可

回复

2013-04-29

救死扶伤是医院应负之道义,但也不能让医生挨肚饿。

回复

2013-04-29

医院也是中国社会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只强调医院和医生该怎么做而应该问责社会的管理者、掌权者。药品回扣是公开化的秘密。前些时,我孩子到医院去打针花费78元,过了两天我去同一个医院打同样的针剂却花费148元,原来孩子认识其中一个人收费便便宜一些。而在药品零售店针剂加上输液管卖价只有20元。医院医生的收入来至于患者与药品,据说医生开一支药收入都是按比例分成的,主任医师与普通医生同样一种药品分成的比例还不同,即级别高的分得多一些。这大概也是中国特色之一。我们要承认中国特色,只有顺应他们鼓吹的特色,才能有生存之道。因为我有慢性疾病,逐渐与该科的医生、护士交上朋友,逢年过节,去礼节性拜访一下,人情世故是必须的,病人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上帝。当你生病的时候,医生是你的上帝,当你要升官的时候,上级是你的上帝,当你急需贷款的时候,银行是你的上帝。

回复

2013-04-29

monday morning的确是部好剧就是因为受众太少给砍了 没有第二季可看了= =

回复

2013-04-29

hao

回复

2013-04-28

看看执业医师考试的分数线就知道了。平均分不及格都能拿到执业医师证。 资本主义社会有剥削的,不可能比我们好。

回复

2013-04-28

资源分配不平均,医疗水平低下,患者缺乏基本医疗常识。有点问题就去社区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打吊瓶,出点大问题就去大医院走关系,排黄牛号

回复

2013-04-28

无利无益 恐难得医者德心 为医者 当有救人本能的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