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报告揭露的制度“黑洞” 水资源“大盗”是如何炼成的
按照现行污水排放标准,“达标”如同保护伞,企业“合法”地将污水排入环境。然而“达标”排放的污水依然污染环境,“祸首”工业企业却只需付出极低的水价,而公共财政又以纳税人的钱来为企业污染埋单,企业坐享巨大的环境红利。
责任编辑:何海宁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实习生 方芳 赖园林玢 王悦
按照现行污水排放标准,“达标”如同保护伞,企业“合法”地将污水排入环境。而按照现行水价体系,从取水到污水处理,企业只需支付极低的费用,远低于它对环境的破坏。而这差价,则由全民埋单。
这是一份水价报告揭露的行业“秘密”。2009年,全国工商企业通过低标准、低水价获利达到2000亿元以上。
“中国所有排放的水都是污水。”
2013年4月中旬,历时四年的水专项“中国水环境保护价格与税费政策示范研究”课题结项,面对400页的报告,报告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马中如是总结。
马中的课题组从水价开始,不想却串出了我国水环境管理中的一系列制度性“黑洞”。“达标”排放的污水依然污染环境,“祸首”工业企业却只需付出极低的水价,而公共财政又以纳税人的钱来为企业污染埋单,企业坐享巨大的环境红利。
这份报告如同戳穿“皇帝的新衣”,而这不过是我国环境管理漏洞中的冰山一角。“我们专家研究几十年,也才刚刚明白一些事儿。”
“达标”的污水
这是一个巨大的黑洞。
马中将我国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达标排放的污水,以官方的统计数据,2010年,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率为95%,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70%;第二类是超标排放的污水,即前述未达标排放的5%和未处理的30%污水;第三类是偷排的污水。
后两类水是污水问题显而易见,问题出在第一类:“达标排放这个说法极其害人。”马中说。
我国的水标准主要分为两类,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前者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按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