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的营救

雅安震后3小时,7倍于玉树地震的救援力量被动员向芦山进发,在6米宽的道路上拥堵三十公里。拥堵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些无谓的奔波,当第一波救援部队抵达前,各灾区是信息上的孤岛,具体情况无从判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救援方式是汶川地震留下的遗产,但有专业人士指出,“不做到建立在信息完全共享上的统一指挥,就不能实现专业救援。”

责任编辑:曹筠武 杨继斌 苏永通 叶伟民 姚忆江 何海宁

编者按:在飞往震区的飞机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宁肯动作稍大,救助的力量要大于灾害的力量。”视察灾情后,李克强要求“科学评估、科学指挥”,在灾区的每次会议上,他都强调要科学施救。

正如总理所言,科学才是第一救灾力。经雅安地震检验,汶川后大幅重建的国家救灾体系显示出及时的响应和强力的动员。雅安救灾同时对救援行动在信息研判、组织调度上提出更高要求。

2013年4月20日,龙门乡,一家人在临时搭起的窝棚里避雨,并祭奠去世的亲人。背后的废墟里,雅安陆军预备役步兵团官兵正在最后清理,查看是否还有伤者。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旧模式需要更加科学有序的组织和调度。“激情救灾”要向“专业救灾”转变

震后3小时,7倍于玉树地震的救援力量被动员向芦山进发,在6米宽的道路上拥堵三十公里。

3000救援人员挤在灵关镇,救援队仍在陆续赶来,而镇上的搜救已接近尾声。

3000人堆在一个镇上

时常可以看到等待中的消防救援人员躺在草地上打盹儿。

饥饿感袭击灵关镇是从4月22日早上开始的,这是地震的第三天,救援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12岁的小姑娘张雪穿梭在人群中试图找些吃的,但最终只收获两小块饼干。集中在这里的灾民家庭说,地震第二日(4月21日)下午他们领到了几桶泡面,而家中却有十多口人。这时,另外几个人年轻人则反复翻找寻觅,一阵欢呼后分享了找到的三瓶牛奶。

而在灾难降临之初这种对物资的渴望并不强烈。随着4月21日中午芦山县到灵关镇的道路抢通,大批救援队伍到来,灵关镇的居民展现了他们的乐观与感激。商户将米面都从家中拿出,在街面上生火做饭招待外来的救援者。开始在这些灶台上还能吃到西红柿鸡蛋面条和腌制酸菜下米饭,之后就只剩下酱油拌面了,22日上午,连这些临时灶也消失了。

灵关镇是从震中芦山县往北通往宝兴县的必经之地,也是后者受灾最为严重的乡镇。因为集中了全县近半的人口和工业,宝兴的临时救灾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尽管路已通,但仍曲折艰险,救援队多数人并未携带足够的食品和水。

大量的救援人员沿着210省道进入灵关镇。根据指挥部签到登记,到4月22日早上10点,共有56批次的救援人员进入灵关。其中大部分是在4月21日中午通路之后到达灵关的。这些队伍多则600人,少的也有十余人,有来自邻近州县的民兵,还有来自新疆的公司人员。

但事实上灵关镇的搜救工作此时已经接近尾声,在指挥部旁边,时常可以看到等待中的消防救援人员躺在草地上打盹儿。

宝兴县城也是如此。县长马军在4月21日中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全县已经救出了伤员近2500人,主要是靠老百姓自救和政府组织救援。最伤脑筋的86名重伤员,也已通过宝兴和天全之间的一条3米宽的公路送了出去。30公里的路程全靠武警和百姓用担架和背扛,“中途有一名四十多岁的女同志死亡”。

“通过第一步的紧急抢险,能救出的人都已经基本上救出了。”马军在进入宝兴的一处塌方前向救援队和记者们通报了灾情,他说县里已经同各个乡镇都取得了联系,目前全县遇难26人,失踪20人。

灵关镇大桥街的居民余虹也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4)


回复

2013-06-24

炎炎夏日, 上班族还在苦逼繁琐工作吗。 学生还在忧心没事做吗 。 在家带孩子的妈妈还枯燥无味吗 。 找点事转点外筷吧。百度认证。有你想要的! 百度搜索: 少代斯耐 第一个就是~

回复

2013-05-15

汶川宣传报道,对志愿者的过度溢美,造成芦山的拥堵误事

回复

2013-05-02

这不是很正常的吗? 难道你要灾区救灾的道路和北京6环临晨3点钟一样人希马少吗? 。。。提高救灾本身的管理能力就好了

回复

2013-04-28

情感救援向专业救援的转变是救援行动的一大进步,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科学才是第一救灾力”。而要实现真正的科学施救,关键在于保持信息的畅通。信息的及时发布可以避免无序救援,提高救援的效率,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伤亡。

回复

2013-04-28

不要到哪都是“人海战术”,有时真添堵

回复

2013-04-27

信息封堵的直接结果。为什么信息不公开,而且还千方百计的阻挠信息公开?路都得堵成那样,被堵了才知道路是堵的,路况信息做不到,还不让别人做。当兵的跑空,救援的被堵,反正就是怎么能增加GDP怎么算。

回复

2013-04-27

典型的好心办坏事

回复

2013-04-27

......

回复

2013-04-27

救援是政府的事,民间应该有限参与。

回复

2013-04-26

做为成年人,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至少会准备好自己预计停留日子的口粮,水,或者提前查询好哪里可以补给物资,如果做不到,会把自己陷进危险的困境。救援,需要相关专业的知识,如果只是凭一腔热血,也许去了就是添乱。民间救援真的需要报备,听从统一调遣。个人建议每个救援小组安排一名医生(或者有急救知识的人),一名心理咨询师,一名司机,一名管理员(管后勤和物资),一名相关灾情的专业人士。每个组至少需要2人,每人最多可以兼任3职。

回复

2013-04-26

要是万一在拥堵处发生大余震!

回复

2013-04-25

我们应该告别情感救援,实现专业救援

回复

2013-04-25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希望能有效有序的进行安排援救。

回复

2013-04-25

有序的救援才有效,无序的救援只是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