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科目反思(四)】解除外语负担,增设科技史课程

外语最终只是少数人有机会使用,为什么成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这不是在陪绑吗?科技史教授文科生如何理解科技的重大发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给予理工专业的学生一种历史感,一种哲学上的视角。就是说,科学史的课程可以在智力的趣味与关怀上打通两拨学生,让文科的学生喜欢科学,让理科的学生喜欢史学和哲学。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陈建宇

(向春/图)

科技史不是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科学技术,而是教授他如何理解科技的重大发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门课程的教授,极可能会诱导很多学生喜爱科学。

多少人学而不用的外语

外语和数学当然是完全不同的科目。如果说学习数学可能有三个功能:提升思维能力,测量智商的尺度,数学知识的使用,学习外语在前两功能上比不了数学。在提升思维能力和测量智商方面要弱于数学和语文。在智力类型上它似乎与语文相似,但在语言掌握的深度上,特别体现在写作能力上,外语与母语相距甚远,乃至中学外语学习所能测量的主要是记忆力。

但在我们的考量中,外语学习与数学学习在一个维度上有相似之处,就是日后的使用是高度存疑的。数学知识日后很难被多数人使用,是因为对多数人的工作和生活来说,所学的数学知识过于高深了,所能使用的大约限于小学的算术知识。外语不能使用正相反,是因为还不过关,而这恐怕要算是次要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多数人日后的工作生活没有使用外语的需要。这样推论下来,外语学习的必要性就要比数学更可疑,因为它不具备数学提升思维能力和测量智商的功能。

最终只是少数人有机会使用,为什么成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这不是在陪绑吗?我们非常有必要通过大规模的调查搞清楚两个事实。其一,学生们初中、高中、大学期间在外语学习上花费了多少时间,要搞清平均用时及不同用时组的时间花费情况。我相信这项时间支出是巨大的。所以也就极有必要展开第二项调查,多大比重的人口在毕业后使用了外语,分别是在何种程度上使用的。如果情况严重,即大多数人花费过很多时间学习外语,而日后很高比例的人口完全没有用场,我们就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71)


回复

2013-07-13

我们需要的是翻译上的专业人才,而不是全民学英语,这和傲慢有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我甚至主张废除思想政治课。

2013-04-24

中国过去很傲慢,所以付出了代价

回复

2013-06-30

有谁敢出来做这件事吗?对英语学习减负。

回复

2013-05-26

傲慢和全民学不学习英语没有丝毫的关系,我们需要的是更加专业的翻译人才,而不是全民都是半吊子英语。

2013-04-24

中国过去很傲慢,所以付出了代价

回复

2013-04-30

这都是表面的 或者说是没有触动到本质的改革 文化的多样性 是需要多方面的 专才和全才 是要有选择性的 建议想食堂一样搞套餐 N+1 模式的 学习应该有功利性吗 更是需要思考的 外语 呵呵

回复

2013-04-27

完全同意.英语在小学初中作为主科目,难道为外国培养人才吗????????最好连网络上的儿童游戏也关闭英语内容

回复

2013-04-27

科技史需要在比较适合的年龄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必备知识进行了解,但是未必每个学生都愿意的了解,去钻研。关于课程的讲解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英语的学习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进行硬性要求,而非以四六级为准绳。大学课程设置,尤其是一些选修课,需要基于现实需求之上,比如说这次的雅安地震。面对地震,真个四川震感强烈的地带里,有多少学生是懂得并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面对突然的灾难。这就像在海南的学生,进入学校后都必须要开设游泳课程和懂得台风的自我保护基本知识一样。现在的大学课程的设置要更加面向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以实用性和有效性指导。还记得我们以前本科学军事理论课,现在也已不记得当时学过什么,还不及这类实用性知识更加让人铭记。

回复

2013-04-27

科技史不是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科学技术,而是教授他如何理解科技的重大发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门课程的教授,极可能会诱导很多学生喜爱科学。

回复

2013-04-26

完全赞成!!!

回复

2013-04-26

小学与初中学生英语课是主科目与1937年时日本人强迫东北三省小学生学日语沒什么区别!!!!!!!!!!!!!!!!!!!!!!!!!!!!温水煮青蛙,温水煮青蛙,温水煮青蛙,温水煮青蛙, 温水煮青蛙 温水煮青蛙 温水煮青蛙 温水煮青蛙 温水煮青蛙 温水煮青蛙 温水煮青蛙,今天的小学生初中生没几个人知道利害,各位网友千万忘这层意思.

回复

2013-04-26

终于想到减负减英语了

回复

2013-04-26

本人感觉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确实有点多,不如用这些时间去开发学生的课外兴趣(目前在中国是不现实的),我现在上了研究生,感觉英语有点用,但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只有看自己的定位了,不能盲目

回复

2013-04-26

的确,我国过于强调英语以至于连自己的母语都一团遭!我认为除了大学把英语作为一门选修课外,在小学和初高中都没必要学,应该着重学习我们自己的文化知识。其次,如果是英语专业的就必须母语达到一定的等级,否则只是忘本的学习。那又有什么意义? 这个问题真的该引起国家重视了,不然我们自己的文化都要抛弃,那还谈什么文化软实力?

回复

2013-04-26

在当下的中国,没用的远非英语,最没用且使人越学越蠢的是政治、历史等学科。(作者:kmyzhjm) 哈哈哈 哈哈哈 哈哈哈---------------该作者怕不是中国人吧?先把数典忘祖,寻根问祖,叶落归底,以史为签弄清楚明白再来辩论.

回复

2013-04-26

还有仪器的按钮,标识,不懂英文怎么用

2013-04-26

外语哪是少数人使用,不是和外国人讲话就是使用外语。科学技术很多是从英语翻译的,有些翻译并不好,专业术语明显英文的要简洁。

回复

2013-04-26

外语哪是少数人使用,不是和外国人讲话就是使用外语。科学技术很多是从英语翻译的,有些翻译并不好,专业术语明显英文的要简洁。

回复

2013-04-26

在当下的中国,没用的远非英语,最没用且使人越学越蠢的是政治、历史等学科。

回复

2013-04-26

咳咳、、也夫回避了政治课,这才是最应该而且毫无疑问应该被废止的课程。语言嘛,不强迫,但真的建议学一学,好好学。

阳光
回复

阳光

2013-04-25

英语可以成为选修课,觉得有用那你就学,精力不够兴趣不足就学想学的,为啥掉在一棵树上

回复

2013-04-25

我也思考通识教育这么长时间,一开始出发点就是更完整、更有趣的人,对知识有最普遍渴望,对思考有最初始的本能,对美好有最敏感的欣赏,希望成为自己喜欢的人,同时也带给别人独特的快乐。教育还是要回归人,如此观念落实到制度自然需要极大的创造,但制度的缝隙、现实生活人与人近距离的交往中,人本身的魅力个性表现是很容易与此观念想通的。

回复

2013-04-25

关键是看怎么上。照目前情况看,科技史课的结果可能最后变成无聊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