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城市生与死
至2011年,中国共有资源枯竭型城市69座。尽管资源枯竭如达摩克利斯之剑般高悬在69座资源枯竭城市头顶,但出于对GDP和政绩的追求,部分城市仍是迟迟不愿真正地走上转型之路。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徐晓海认为,即便没有枯竭的时候也要未雨绸缪,要提前转型,才能不付出更大的代价。
责任编辑:叶伟民 实习生 张雪彦
至2011年,中国共有资源枯竭型城市69座。
等到真正枯竭再转型就已经晚了,“要在红灯前转弯”。
命运迥异
城市在对抗资源枯竭的斗争中,大抵有三种命运。
一是矿枯城衰。依靠着五大湖地区丰富的矿产,底特律曾一度成为美国式工业的代表。底特律工人一度跻身为这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最多时城市人口一度达180万。然而资源的枯竭与经济形势的转变使得如今的底特律人口减少过半,10年前售价45万美元的房产如今仅为2300美元。
工厂倒闭、城市荒废、失业率上升使得底特律成为美国的“罪恶都市”,2013年,这座曾经的梦想之城甚至被《福布斯》杂志评为“美国最悲惨城市”。
二是人去城空。诞生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口油井的玉门,随着资源的枯竭,2010年后人口由十余万降到不足3万。这里也成为中国房价最低的城市之一,市区一套80平米的房子仅需4000元,而且还卖不出去。
三是涅槃重生。除了著名的德国鲁尔、日本北九州等转型成功案例外,河南焦作也是为数不多的转型成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